——訪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副會長齊放
河北石油商會網站編者按:日前,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副會長、河北工商聯石油業商會會長、張家口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齊放接受了《中國石油石化》雜志社記者趙圍的采訪,現將訪談轉載如下:
民營石油企業面臨最實際的困難就是缺少油源,但歸根到底,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于石油領域的開放程度。
在經歷了去年初“非公經濟36條”出臺所帶來的短暫喜悅和憧憬之后,一年的時間里,民營石油企業的生存狀況并沒有太大的改觀,而去年底成品油批發市場的即將開放似乎又給民營石油企業帶來了新的希望。對大多數處境艱難的民營企業來講,當前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么?應該如何應對?
為此,記者采訪了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副會長、河北工商聯石油業商會會長、張家口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齊放。
藏油于民
記者:作為一名多年從事石油工作的民營企業家,您在見證自己企業成長壯大的同時,也見證了整個民營石油企業的發展。您認為民營石油企業在我國石油石化行業中起著什么樣的作用?
齊放:民營企業在石油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都有分布。主要基本集中在中、下游的煉化、銷售領域。在國內現有的8萬多個加油站中,民營加油站占據半壁江山。他們機制優越,經營靈活,分布廣泛,深入到社會最基層,在保障市場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我國石油需求不斷增大的情況下,對石油安全問題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我認為,國內民營企業在區域性石油安全中正發揮著重要作用。以我們張家口地區為例,民營石油企業解決了當地近一半的石油缺口,而黑龍江省的民營油企也承擔了該地區45%的缺口。在當前國際競爭的新形勢下,單靠少數大的國有企業保證國家石油安全是遠遠不夠的。放手讓這支龐大的民營石油力量走出去從多種渠道解決中國的能源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記者:您多次提到“藏油于民”,作為石油市場儲備最積及的參與者,民營企業在這方面的作用和貢獻能有多大?
齊放:我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首先,民企參與建立國家石油儲備,可以減少國家財政投入,降低國家石油儲備成本,減少國家經濟負擔。像在日本,每個民營石油企業都有義務幫國家儲備一定數額的石油,不收取任何保管費,國家在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從中調走。
其次,民企搞戰略石油儲備,可以保障本地區油品供應(保障區域性經濟運行安全),符合地方經濟利益,易于得到當地政府支持和扶值。眾多民企參與,可以與地方政府密切合作,開成區域性、分布合理的石油保障安全網絡。在出現油品緊張的情況下,想從外地調油,運力有時又跟不上,民間儲備可解本地的“燃眉之急”。
以張家口地區為例,全市油品需求量在50萬噸以上,國家給予兩大集團的配置計劃不足25萬噸,而另外50%以上的缺口沒有計劃指標,需用要社會油品經銷單位、民營石油公司從外地采購,支撐補充當地石油市場。從這方面看,民營石油企業已是參與區域石油市場儲備的重要力量。
記者:要依靠民營石油企業參與市場石油儲備,在當前條件下,您認為可以有哪些具體方法?
齊放:我認為這一點與地方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政府主管部門應出面幫助建立健全民營石油行業商會基層組織,團結區域內眾多的民營油氣企業,掌握石油市場存儲的潛力和底數,制定本區域內石油市場應急保障實施和方案。提供信息指導民營石油企業,避開鐵路貨運高鋒期,抓緊油品的反季切儲備。
此外,還應鼓勵扶持有條件的民營石油批發企業擴大庫容,增大石油儲量。
放開市場
記者:據了解,不少民營企業如今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困難,作為民營石油企業家,相信您有更深的體會和更多的發言權,您認為當前民營石油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齊放:民營石油企業面臨最實際的困難就是缺少油源。但我認為歸根到底,最大的問題是在于石油領域沒有完全放開。
例如在石油勘探開采方面,除了陜西有部分民營石油企業進入該領域外,絕大部分民營企業基本無緣進入;煉油方面,雖然有幾十家民營煉油廠,但各煉油廠生產的成品油要全部都交由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大集團的批發企業經營,一律不得自銷,而兩大集團收購價很低,并且原油計劃控制過嚴,分配指標相當少,民營煉油廠大部分運行艱難;在成品油零售方面,也只能向兩大集團批發,批發權掌握在兩大集團手中。
當前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下游銷售這一部分,由于油源緊張,且批零價格倒掛,民營油企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一般的商品價格管理,是“管住批發,放開零售”,而成品油的價格管理卻是“管住零售,放開批發”。發改委限定了最高零售價,批發價卻基本是由兩大石油集團自己作主。民營加油站即便是能夠獲取一些成品油,但其價格遠遠高出發改委制定的標準。嚴重時每噸油的差價最大可達兩三百元,賣的越多,就意味著虧得越多。最終結果就是被迫虧損經營,或者干脆關閉。
記者:我國石油體制改革十分復雜,改變這種現狀還有一個過程。要解決這些問題、真正讓民營石油企業有發展的機會,您認為最重要的是什么?
齊放:解決石油問題,我認為首先要把市場開放,建立公平的市場準入制度,讓民營石油企業可以參與石油行業各個領域的生產經營、包括石油勘探、開采、加工及成品油銷售。掌握原油的資源企業,既可以銷售給國家級煉廠,又可以銷售給地方級煉廠;煉制企業可以銷售給批發企業,也可以銷售給零售企業;零售企業可以從任何煉油廠或批發企業購進油品,再行銷售。
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定價機制的改革。改革成品油的價格形成機制,使之從滯后油價向實時油價轉變,反映國內供求狀況。
此外,對一些支持民營石油企業發展的政策要細化,讓民營企業看到實實在在的希望。“非公有經濟36條”雖然為民營石油企業的發展鋪平了一條道路,但民營資本怎么進入、什么時間進入、進入的過程中有哪些規定,都無從知曉,也沒有辦法執行。對我們民營企業來講,更需要實實在在的東西,而不是框架性的觀念。
把握機會
記者:在這個過程中,民營企業自身應該做些什么,以便更好的把握住機會?
齊放:“非公經濟36條”的出臺,實際上意味著國家已經把門打開了,下一步就是一個細化的問題,不能說遙遠了。作為民營石油企業來講,不要悲觀,應該看到希望和曙光。
我個人認為,未來石油的況爭還是集中在終端銷售網絡上,因為油最終得賣出去,得從油槍加到車里。由于配送距離過長,現在兩大集團對下面一些分散的加油站也有點力不從心,他們會在國內收縮戰線陣地,放棄那些經營管理太差、虧損的加油站網點,這樣,這些真空地帶恰恰給民營石油企業帶來了機會。目前兩大集團在縣、市效區已經成片放棄這些網點,民營企業完全可以取聯營、合作、承包經營等方式,以較小代價取得這些網絡站點的經營權,為以后發展奠定基礎。盡快與兩大集團尋找合作點和切入點,在合作中發展壯大自已。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