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市場上關于上海石油交易所(下稱“上石所”)所謂從事“變相期貨”的質疑,上石所研發部有關人士上周在接受上海東方早報記者采訪時回應稱,上石所是一個現貨市場,和期貨交易有著本質的不同,根本稱不上是期貨市場。
由于市場上某些觀點認為,上石所的一些交易特點,與今年6月底提交國務院修改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草案)》中對“變相期貨”的定義有一定類似,這就成為部分媒體質疑上石所的出發點。
但上石所研發部研究員龐作祥博士認為,上石所的現貨特征其實十分明顯,至少有五方面可以和期貨交易相區別。
“首先,上石所不允許交易商做空,做空的交易商必須‘有貨,或者持有有貨的憑證,例如石油進口合同或廠商的生產計劃等’。同時,上石所也不允許平倉對沖,這些都和期貨交易完全不同。”龐作祥說。
而在結算服務方面,他表示,上石所的結算方法、結算流程等都與現貨市場相近,但和期貨市場有很大不同。此外,上石所擁有三種交易方式:除了按期交易外還有現場現貨和即期專場拍賣。“后兩種方式都是充分體現現貨特征的方式,而且交易量比第一種大得多,這是很多人所不了解的。”
不僅如此,上石所除了電子交易外,還給交易商提供其他服務,如交易商可以將傳統的中遠期訂貨合同放到交易所來簽訂,交易所只提供結算服務。這也是現貨市場的一個特征。
最后,上石所要求所有的交易商必須是石油現貨商,在交易成品油等國家控制的油品時更必須具有成品油批發、零售資質,但期貨交易就不需要這樣的門檻。
“最后一點應該是區分兩個交易所的關鍵。”上石所研發部負責人張金泉告訴上海東方早報記者,交易商選擇到石油交易所還是期貨交易所主要取決于這個交易商本人的特質。如果一個交易商更偏向于投機的話,那么他去期交所應該更合適;反過來,如果是一個石油現貨商要參與交易的話那么他可能會選擇石油交易所。
他最后向上海東方早報記者透露,在首批推出燃料油現貨產品后,下一步上石所還將主推化工品,第三步將考慮推汽柴油、原油、液化氣天然氣等現貨產品。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