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巨頭抱怨油價偏低發改委稱已與國際接軌
中石化北京石油公司新聞發言人李志敏日前在參加北京人民廣播電臺舉辦的“能源與交通”廣播論壇上透露,國家正在研究成品油新的定價機制,他相信這將妥善解決“國內的成品油價格和國際原油和成品油價格的接軌”問題。
此間,中石化北京石油公司經營管理處處長張迎指出,現在的成品油價格“相對應的國際油價僅僅在55美元的水平”,“仍然是偏低的”。
但是,就在前不久,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副局長許永盛則表示,目前我國的原油價格已經與國際原油價格接軌,成品油價格在提了許多年之后與美國大多數州的成品油價格也已經很接近。
兩種不同表述的背后是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困難。石油價格的波動無論是在宏觀上還是微觀上都將會給我國經濟帶來巨大的影響。
張迎稱,按照加入TWO的承諾,今年年底整個成品油將全部向國際市場放開,在這個背景下,中國石油的價格不可能獨立于國際油價變化之外。在價格倒掛的情況下,石油加工行業承擔了很大的虧損。鑒于這樣的形勢,政府正在探討如何盡快形成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
許永盛則表示,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必須重視弱勢群體的承受能力。目前對廣大農村的農民,交通行業的出租車司機等,政府對他們輔助的政策在實際操作上仍有相當大的困難。
事實上,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方案早已形成,但出于油價改革將給市場帶來巨大影響的考慮,發改委一直很謹慎。專家稱,簡單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并不能解決問題,只有在進口批發,上游開采等環節上全部放開后,進行定價機制改革才會有意義。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