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報》周二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話報導,中國將從2007年1月1日起啟用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該機制將同國內油品批發市場向外資開放的規定一起實施。
新機制將放棄當前以國際汽油、柴油為基準的計算方法,首次根據原油價格來確定油價。
目前官方已選定布倫特、迪拜及米納斯三地的原油價格作為設定內銷柴油及汽油成本的參考價格,因為上述標準也是當前歐洲、中東及亞洲市場的參考基準。
以國營企業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CNPC)為背景的《中國石油報》報導,新的定價機制還將加入煉油成本、適當的利潤空間及國內關稅和成品油流通費。
目前有關新機制的實施細則尚未公布。不過,如果油價的加權平均值較最新的調整后價格高或低8%,官方則可能會對零售基準價進行調整。
盡管新的定價機制朝著市場化的方向又前進了一步,并有助于國有石油公司提高利潤,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風險,因為該機制將使消費者為燃料付出更高的價格。
由于擔心市場波動會引發社會不安定因素,中國一直通過限價機制人為地使油價保持在低位。
雖然政府覺得東部及南部省份的私有車主有能力接受更高的汽油價格,但仍不太清楚對于出租車司機以及在收割季節依靠柴油提供機器動力的農民來說,是否還剩下足夠的利潤空間以應對油品零售價的上漲。
盡管新機制使市場進一步同國際接軌,但是,也有部分分析人士批評其影響不夠深遠,且有過多的價格風險被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
新機制將有助于鞏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China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或Sinopec Group,簡稱:中石化集團)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地位。上述兩家企業產能在中國2.86億噸的石油年加工能力中所占比例約為90%,二者還掌握著約90%的石油批發及零售市場。
與此同時,新機制將提高效益不佳及瀕臨虧損的煉油商的利潤,從而減輕這些公司在設備更新換代或者關閉工廠方面的壓力。
對于建立新的定價機制是否將推動油品市場全面解除管制、其程度是否超過預期,分析人士亦存有疑問。
中國一直表示,其長期目標是使油品價格與全球市場價格趨于同步,但目前還沒有設定相關的時間表。
中國當前正在對國內重要戰略能源領域進行重組。中國上周發布了有關原油批發、倉儲以及成品油批發渠道、倉儲和零售的管理規定。
根據新的批發管理規定,申請原油銷售的公司應具有中國法人資格,其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合1280萬美元)。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