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11時,“亞洲如何進行合作確保能源安全?”論壇在博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論壇主持人是德勤全球能源與資源總監克里斯托弗?尼科爾森,與會嘉賓有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陳德銘、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傅成玉、美國華盛頓州前州長駱家輝、里昂證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樂民信、韓國首爾國立大學教授兼工學院碩座教授金泰由等。各位嘉賓就能源安全問題暢所欲言,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以下為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陳德銘的演講實錄。
Christopher G Nicholson:謝謝。我們還想再問陳主任一個問題,之后大家就有機會提問了。我想問的是關于國家戰略的石油的儲備。
陳德銘:剛才我們在討論的時候已經說到了跟石油相關的組織,一個是IEA組織,叫做國際能源機構,他們參加國的標準是人均要超過8000美金,他們的規定就是你的儲備必須是進口石油的90天以上,我知道日本和韓國都是它的成員,而且超過了它規定的儲備。另外一些石油組織就是像歐派克這樣的石油生產國的組織,因為他們本國有非常豐富的能源,他們目前還沒有對于土地的硬性規定、要求。中國既不是歐派克組織,也不是OECDIEA組織,但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我們覺得也應該有一些儲備來防止突然出現的復雜情況,做出緊急的應對。但是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我們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我們的教育問題,我們人民的社會保險問題,我們的養老金問題,等等。所以,我們在建立石油儲備的問題上是做了這么幾步:
第一,正在制定法規性的文件,制定中國的政府儲備和企業儲備,這個文件將從兩方面討論。一個是中國政府在若干年內要達到一定的石油儲備量。第二,在中國的經營石油的企業應該有一個合理的儲備。這個法律法規中國目前還沒有,正在醞釀和制定當中。
第二,我們應該在中國有一些布局,哪些地方適合建立我們原有的儲備,我想這些地方應該是交通方便的,同時和現有的煉油廠是緊接的,因為我們原油并不能直接使用,還要通過加工,煉成成品油之后才能使用,所以它們必須跟成品油靠得比較近。當然,這種儲備庫的建立也要符合環保、少占用土地和節約資金等等。目前,我們已經在規劃。我個人保守的估計,大概到2010年,我們的儲備量能夠達到我們年進口石油的30天,就是一個月左右的量,我們不能走得太快,因為還缺少資金。同時,國際的油價仍然還在高位的振蕩,如果中國大量的儲備,可能對價格也是有些影響的。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