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油網訊:“五一”期間,中石油公布在渤海灣灘海地區發現了儲量規模達10億噸的冀東南堡油田,這一消息不僅立刻帶來中石油股價的上漲,還讓溫家寶總理興奮得睡不著覺。盡管新油田可以增加中國石油供應立足國內的籌碼,但這絲毫不意味著中國的海外石油合作可以放慢步伐。中國的石油安全依然需要非洲、中東等地的油源做保障。從戰略層次看,中國不僅不能放慢海外拓展油源的步伐,而且還要加快,因為目前國家之間的石油爭奪愈發激烈起來。
同為石油消費大國的日本,近期就加快了海外石油合作的步伐。一向有著危機感的日本政府和民間均認為,在當前的石油爭奪戰中,日本的動作明顯落后與中國和印度。4月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經濟產業大臣甘利明分別率領兩個大型企業代表團訪問中東產油國和中亞產鈾國哈薩克斯坦,隨行的兩個民間企業團體加起來近350人。日本政府和企業聯手開啟了新一輪官民一體的資源外交攻勢。這次安倍晉三出訪中東就有“追趕中印”的目的。
作為競爭對手,我們對日本的舉動應該高度關注。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東之行,日本人打出的“新招”就令人眼前一亮。
一是推出“共同油儲”。安倍晉三4月28日在與沙特國王阿卜杜拉的會談中提出,日本愿向沙特提供部分位于沖繩的國家儲油設施的使用權,作為交換,沙特給予日本緊急狀況下的石油優先購買權。如果該合作方案付諸實施的話,沙特的國有石油公司即可把日本沖繩的儲備設施作為向亞洲出口石油的新據點,而日本則在沖繩縣擁有525萬千升(1噸約合1.174千升)的原油戰略儲備,能供日本使用10天。
二是日本向中東國家提供新型的“石油貸款”。由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貸款的日本國際協力銀行(JBIC)向中東石油富國阿聯酋提供貸款。4月29日,日本國際協力銀行與阿聯酋的國營石油公司簽署抵押融資協議備忘錄,年內為阿聯酋公司融資約1200億日元(約合10億美元),將該廠的原油供應從270萬桶增加到350萬桶,并興建相關基礎設施。日本的石油企業則從中獲取長期的石油交易合同——阿聯酋將以石油供應的形式向日本石油企業“還錢”,這筆款項再由日本石油企業組成相關的銀行團向日本國際協力銀行支付。
三是利用綠色能源技術換取石油。長期以來,盛產石油的中東國家,在綠色能源技術方面比較落后,而日本這次“中東石油攻勢”則力圖通過綠色能源技術來與中東石油供給國簽署綠色能源合作協議,實現以“綠色能源技術換石油”的目的。
應該說,日本在國際能源合作的策略和方式上都有創新。反觀中國,現在在國際上的形象就是一個能源與礦產需求大戶,大張著需求之嘴,滿世界找油找礦!這是引起國際上對中國需求感到擔憂的原因之一,也加大了國際上對中國找油的關注。甚至有基金搶先買下資源,等著中國去了之后再抬高資源價格,出售給中國。中國以股權方式投資國外公司,也因此增加了難度。對比日本的多種海外能源合作模式,中國應該多動腦筋,創新更多的合作方式,改變“傻買”的形象。
中國在海外能源合作的創新中可以做什么呢?首先,金融支持可以做。中國有那么多國有銀行,還有實力不菲的政策性銀行,這些銀行完全可以面向中東產油國,發揮其金融資源的作用。此外,中國還有超過萬億美元的國家外匯儲備,其中的相當一部分,都可以用來支持海外能源安全。其次,中國還是一個比日本更大的穩定的能源消費市場,這也是中國的優勢,對于中東產油國來說很有吸引力。我們可以與產油國共同發展一些中下游業務,如全資建設煉油業務,幫他們在中國煉油、賣油。第三,中國還是一個規模巨大的新興投資市場,這與日本有很大不同。中國可以加強吸引中東資金到中國投資,以獲得中東國家對中國更高的認知度。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國應該借鑒日本海外能源合作的創新思路,加大創新性的國際能源合作,為中國的能源安全提供更高的保障。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