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以來,我國先后進行了三次油氣資源評價。最近的一次是2004-2005年。目前,已取得的初步評價成果是:石油1068億噸,天然氣52.65億立方米。油、氣總資源量比1994年分別提高了14%和38%;油、氣可采資源量比1994年分別提高了40%和57%。
此次油氣資源評價顯示,我國陸上石油資源為822億噸,其中東部419.7億噸,中西部372.38億噸,南方25億噸;海上石油資源246億噸。剩余石油可采資源量為150億噸,而待發現探明的石油可采資源為68億噸,其中,東部25億噸,西部21億噸,中部3.4億噸,海域19億噸。
我國陸上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松遼、渤海灣、塔里木、準噶爾和鄂爾多斯五大盆地。海上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渤海,占海域的48.7%。
從新增可采儲量的趨勢看,1991~1995年,中國年均新增石油探明可采儲量1.23億噸;1996~2000年,年均新增1.58億噸;2001~2005年,年均新增1.86億噸;預計2006~2010年間年均新增1.8億噸左右。
據有關資料統計,2001~2005年新
增儲量中,隱蔽型油藏由1991年-1995年間的30%左右增至66%;低滲儲層儲量由45%升至65%,深層(大于3500米)和復雜碳酸鹽巖油藏儲量由46%升至66%。預計這種趨勢將會繼續加大。
國土資源部最近公布的統計結果表明:截至2006年年底,全國石油剩余經濟可采儲量20.43億噸,天然氣剩余經濟可采儲量24490億立方米。
統計結果還表明,2006年,全國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9.49億噸,同比下降1.6%;新增探明技術可采儲量1.95億噸,同比增長10.8%。有六大盆地石油新增探明經濟可采儲量大于1000萬噸,分別是:渤海灣盆地、松遼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渤海海域盆地。
反映石油資源開發潛力最重要的指標有兩個:儲量替代率、儲采比。儲量替代率是表明儲量增加與儲量消耗之間的比例關系。2005年我國石油儲量替代率小于1,2006年我國石油新增探明技術可采儲量1.95億噸,同年采出的石油量為1.84億噸,儲量替代率大于1,說明我國新增的石油儲量可以彌補儲量的消耗。儲采比反映了目前國內剩余石油資源在當前生產能力下可供開采時間的長短。1990年以來我國石油儲采比一般在14~15之間,2006年石油儲采比為11,儲采比有所下降。總體上看,我國石油資源需要加強勘查工作,提高資源保障程度。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