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連續發布在油氣田上的重大發現的消息,這有政府在緩解中國“能源威脅論”壓力的策略考慮。同樣,中國在南海北部鉆獲“可燃冰”的消息同樣體現了這一思路。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張洪濤5日表示,在南海北部的首次采樣成功,證實了我國南海北部蘊藏有豐富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標志著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研究水平一舉步入世界先進行列。天然氣水合物存在于海底或陸地凍土帶內,是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結晶形成的固態籠狀化合物,被稱為“可燃冰”,是公認的人類21世紀可接替利用的新型潔凈能源。1立方米天然氣水合物可以釋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據估算,世界上天然氣水合物所含的有機碳總量相當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的2倍。國際科學界預測,它是石油、天然氣之后最佳的替代能源,一些發達國家將利用該能源的時間表定在2015年。張洪濤說,“第二個我們感到特別振奮的是竟然不含全世界公認的應該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這樣對于溫室效應的避免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目前G8會談正在召開,中國面臨很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的壓力,可燃冰的發現也多少也可以緩解這方面的壓力,為回擊“環境威脅論”提供一些支持。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