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油時代再次來臨,民營成品油批發企業及加油站面臨生存難題。
由于國際油價過高,國內成品油批發和零售之間價差一再縮小,有些地區甚至出現倒掛現象,中國各大煉油企業都處于“煉多虧多”狀態,而部分煉油廠更以“檢修”的名義暫停生產,導致許多民營加油站批不到成品油。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8月初,海南省價格監測中心對中石化海南分公司、日日加油站、永成加油站、珠龍加油站等多家加油站進行監測調查,結果顯示:近期,因中石化對成品油采取限量供應,海南省民企加油站陸續出現“有價無貨”的現象。
位于海口五公祠對面經營九年多,一直靠中石化供應成品油的“日日加油站”自6月上旬開始,中石化對其開始限量供油,供應量由5月份的130噸/月下降到90噸/月,到了7月下旬,供應量由90噸/月下降到40噸/月,進入8月份則干脆斷貸。而在正常情況下,該加油站銷售量在130-140噸/月。其它幾家民企加油站和“日日加油站”反映的情況大體一樣。
民營油站面臨“斷油”之困并不是海南的個別情況。因此,國家發改委8月4日發出通知,中石油、中石化集團公司要努力增加原油加工量,合理安排煉油企業檢修時間,嚴格控制成品油出口,千方百計增加市場供給,確保成品油市場供應。這兩大石油公司對系統內外成品油經營企業要一視同仁,不得對系統外企業停供、限供成品油。同時,兩大石油公司所屬企業銷售給系統外零售企業的汽、柴油批發價格,按國家規定的市場零售價格上限倒扣計算的批零差率不得小于4.5%。
通知作用尚未顯現
業內人士稱,目前看來,發改委的這一通知作用還沒顯示出來,民營加油站還是很難拿到油。
“在冀東,中石油全面停止批發;在河南,中石化全面停止批發,只供直銷;在上海,中石化停批保零,或者對民營加油站批零一價。在北京、天津等地,中石油、中石化嚴控對外批發量。”8月7日的瑞姆成品油報告這樣顯示。
業內人士分析,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現行的石油管理體制,我國石油市場是由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行政壟斷的市場。這樣的結果是,每當成品油市場價格下滑時,兩大公司就抽緊資源,減少在市場的投放量,推動價格上升。當政府責令兩大公司增加油品供應時,資源多了自然要影響油品價格,企業可以用煉廠檢修,保障安全等等理由搪塞。當監管部門要求降低油品價格賣給民營企業時,這些企業會強調“我們外采資源價格就高”。資源過剩價格不好時,兩大公司還可以增加出口量,所以《通知》的精神很不好落實。
事實上,從2000年開始,國家各部委都出臺發布了不少類似的《通知》,但都未落到實處,因此對于此次“斷油”之困,民營石油企業大都反應平淡。
出售還是堅守民營油企兩難選擇
面對這種現狀,廣東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透露,“油氣商會現在正將有意出售的加油站介紹給中海油及外企,如BP、殼牌等企業。”
“中海油今年上半年來過一次。”
中山石岐區一民營加油站經理表示,當時他們與中海油談判的核心議題是采用全資收購還是“以股權換油源”的方式,但是最終是否達成具體的合作或是收購意向,該經理以商業機密為由,未予透露。事實上今年6月,國內80多家民營油企欲“打包”出售給外資,對象是包括殼牌、BP、美孚等在內的外資石油巨頭。后來因為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介入,此事才告作罷。
不過,也有選擇堅持的民企。“中海油也找我們談了。”珠海市紅旗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建設加油站負責人余巧云表示,目前她們尚未考慮退出成品油市場,“茂名石化、東興煉化都有擴產計劃,中海油的惠州及中石油的廣西欽州的千萬噸級煉化項目都將于明年投產,國家也已關注到民企的生存窘境,明年應該會有一個比較寬松的政策及市場環境。”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