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石化工業協會8月16日公布的數據,今年7月,國內原油產量1547萬噸,較去年同月的1573.7萬噸,出現了1.7%的負增長;而今年1~7月,國內累計生產原油10869.1萬噸,僅比去年同期的10750.8萬噸增加了1.1%。
石化協會同時公布,今年7月,國內原油加工量2751.4萬噸,比去年同月的2578.7萬噸增加6.7%;今年前7個月累計加工原油18826.1萬噸,比去年同期的17594.4萬噸增長7%。
以上數據表明,國內原油生產與消費發展不平衡的矛盾較為突出。而隨著石油消費與生產增速差距的擴大,供應缺口需要通過進口來補充,必然導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的增加。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今年7月,我國凈進口原油1476萬噸,前7個月累計凈進口原油9448.6萬噸,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44.4%和17.3%。
由此可以得出,今年以來,國內原油產量僅占同期加工量的57.7%,占表觀消費量的34.9%。
我國石油生產供應與消費需求發展的不平衡,主要是由于近年來石油消費增長過快造成的,而導致消費增速過快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最近幾年國內經濟發展迅猛。自2003年以來,GDP的年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經濟的快速發展拉動了石油消費水平的提高。
二是產業結構調整遠未到位,國內經濟發展仍處于重化工業階段,第二產業對GDP的貢獻率持續增加,從2002年的44.8%、2005年的47.5%增加到2006年的48.7%。其中高耗能行業的發展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推動石油及其他能源需求大幅增加。
三是汽車工業的發展超出預期,2003~2006年國內汽車銷量平均每年凈增100萬輛,2006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3700萬輛。而同時單車油耗有所上升,且對于淘汰高油耗舊車缺乏強制措施,再有國內成品油價格低于國際市場,也難以使消費者樹立節能意識。
而反觀我國的石油生產,盡管國內生產企業多年來從未停止過增儲上產的努力,我國原油產量也從2003年的16988萬噸,穩步增加到2006年的18367萬噸,但年均增長幅度不到3%,國內原油資源呈現供不足需的局面已是不爭的事實。
今年5月3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宣布,在渤海灣灘海地區發現儲量規模達10億噸的大油田——冀東南堡油田。今年8月10日至12日,國土資源部油氣儲量評審辦公室組織召開的南堡油田(1、2號構造)Nm-Ed1油藏新增石油探明儲量報告評審會認定,該油田(1、2號構造)Nm-Ed1油藏新增含油面積71.15平方公里,石油探明地質儲量4.451億噸,技術可采儲量9490.68萬噸,經濟可采儲量8658.63萬噸,新增溶解氣探明地質儲量536.08億立方米,技術可采儲量111.72億立方米。
冀東南堡油田可以說是40多年來我國石油勘探史上最激動人心的發現之一,儲量規模相當于近幾年全國年度新增探明石油儲量的1/2左右。按照中石油集團的規劃,到2012年,這里要形成每年1000萬噸的原油生產能力。
但我們也注意到,按目前國內石油消費水平的增長速度,仍將遠遠超過生產的增長,屆時的石油對外依存度也將保持繼續擴大的趨勢,供應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