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個古生界海相碳酸鹽巖大油田--塔河油田歷經10年發展,原油年產量突破500萬噸,今年將達到536萬噸,成為中國石化西部地區增儲上產的重要油區和戰略接替區,為國家油氣勘探開發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為塔河油田發現10周年暨原油年產突破500萬噸做了“發揚光榮傳統,再立新功”的親筆題詞。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題詞:“充分發揮石油石化工業的帶動作用,促進新疆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數據顯示,自1997年塔河油田發現以來,經過10年的發展,產量從39萬噸躍升至今年的536萬噸,探明儲量從2100萬噸遞增到7.69億噸,三級儲量由0.7億噸油當量遞增到23.08億噸油當量??焖侔l展的塔河油田已于2006年躋身全國陸地10大油田行列。
1997年,西北石油局按照“逼近主力烴源巖,以大型古隆起、古斜坡為勘探目標,靠近大型斷裂、大型不整合面尋找大型原生油氣田”的勘探思路,大膽探索,不斷加大勘探力度,發現并探明了我國古生界碳酸鹽巖最大油氣藏--塔河油田。
10年來,特別是2004年以來,西北油田分公司廣大科技人員通過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國特色的古生界海相碳酸鹽巖油氣成藏理論、縫洞型油藏開發理論,創立了“以縫洞單元研究為核心,以全過程評價、層次化開發、逐步深化為基本開發程序,以差異化開發為基本模式,以單井注水替油、多井單位注水開發為主要能量補充方式”的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開發理論,創新了六項開發關鍵技術,配套形成和發展了縫洞型油藏儲層預測與評價識別技術、油藏描述技術、油藏儲層改造技術、超深井鉆井技術、超深井超稠油采油工藝技術。
10年來,西北油田分公司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實現了具有世界級難題的縫、洞型碳酸鹽巖油藏的高效開發,創立了縫、洞型油藏開發模式,形成了具有碳酸鹽巖油藏特色的開發技術規范和標準。他們不斷加快新區產能建設步伐,加大老區調整挖潛力度,油田開發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穩產基礎不斷加強,促進了油田的高效、快速、穩定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塔河油田原油產量一直保持較快速度增長,年均增油達60多萬噸。
西北油田分公司堅持創新發展思路,大膽深化改革,初步建立了現代化的油公司管理模式。他們還堅持經濟效益最大化,實現經濟效益跨越式增長,人均利潤名列國內同行業前列。
在9月28日舉行的塔河油田發現10周年暨原油年產突破500萬噸慶祝大會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常務副主席楊剛和集團公司黨組成員、股份公司高級副總裁王志剛對西北油田分公司表示祝賀,并希望他們進一步凝心聚力,加快發展,重點抓好塔河地區的立體勘探,抓好千萬噸級塔河油田建設,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的貢獻。
原地質礦產部以及原新星石油公司老領導宋瑞祥、夏國治、朱家甄出席慶祝大會。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