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11日發布的最新價格監測顯示,9月份中國主要商品價格中除糧食價格上漲,副食品、能源、工業、農業生產資料商品價格漲跌互現,基本保持穩定。
9月份主要能源價格穩中略升。主產省煤炭平均出礦價每噸為443元,比8月份略漲0.30%,漲幅回落1.26個百分點。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影響,中國成品油資源仍然偏緊,9月份汽、柴油批發價格繼續上漲,零售價格保持平穩。
監測還顯示,9月份全國主要鋼材價格繼續上漲,有色金屬價格變化幅度不大。主要化工產品價格略有回落,主要化肥品種價格基本穩定,部分品種略有上升。
而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9月份原油進口量為1366萬噸,按照此前的數據推算,較上年同期增長1.5%左右。今年1~9月的原油進口量為1.241億噸,較上年同期增長13.6%。9月份原油出口量總計20萬噸,1~9月份原油出口量為244萬噸,較2006年前9個月下降43%。
中國9月份成品油進口量為256萬噸,1~9月份成品油進口量為2684萬噸,較上年同期下降8%。出口量總計159萬噸,1~9月份成品油出口量為1186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30.6%。
另外,黃埔海關稱,今年1~7月,廣東省國有企業進口原油732.7萬噸,增16.2%,占同期進口總量的90%;外商投資企業進口83.7萬噸,增54.8%;進口平均價格為447.9美元/噸,同比上升0.15%。進口來源國由1個增加至7個,改變了伊朗為唯一原油來源國的狀況。廣東省自伊朗進口原油709.8萬噸,增長12.5%,占同期進口總量的79%;另自安哥拉、蘇丹、尼日利亞、阿聯酋四國進口原油合計92.4萬噸,占進口總量的11%。
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拉動對石化產品需求增加,是原油進口量增長的最主要因素,此外,油價高位徘徊使石化企業利潤大增,也促進了原油進口量的增加。成品油進口增長快還和“市場換資源”策略導向有關。海關人士表示,受“市場換資源”策略導向的影響,一些國際石油大公司和原油資源豐富的國家紛紛到中國設廠煉油,使外資企業的原油進口量增長迅速,從而拉動原油進口的快速增長。今年7月1日起部分成品油的出口退稅取消,企業提前搶閘出口成品油,拉動了原油進口的增長。今年4、5月份單月進口原油分別為97.4萬噸、103.7萬噸,而6月份單月進口原油144.7萬噸,環比增長39.5%,占今年上半年原油進口總量的20.4%,6月原油進口增幅明顯擴大,部分成品油搶在出口退稅取消前出口拉動了原油進口的增長。
分析人士表示,進口原油增長過快有隱憂。進口原油價格受國際原油價格影響較大。由于石油儲備機制不完善,國內石油儲備有限,同時受經營機制等因素影響,石化企業不能根據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采取避高就低的策略。進口國別高度集中,加大了原油的進口風險。作為戰略儲備物資,廣東省的原油進口來源十分單一,依賴性強,這些因素使得廣東省在原油來源方面面臨一定風險。海關人士建議,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原油資源豐富的國家采取多元化、多渠道的方式,開展境外原油資源勘探開發和長期貿易,從國際市場獲取油源,減少因國際石油企業在國內設廠煉油所帶來的環境隱患。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