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2月1日到12月5日,國際油價連續暴跌,從60美元的位置滑落到上周末的43美元。由此,中國國航(601111,股吧)、東方航空(600115,股吧)、上海航空(600591,股吧)三家企業的場外衍生品合約虧損額較前期進一步擴大。專家根據不完全的信息估計,三家航空企業的浮動虧損總額或已超過100億元。
鑒于國際原油價格短期內很難回升到之前的水平,且有繼續下跌的巨大風險,為了讓更準確的信息公之于眾,業內人士和投資者吁請三家上市公司盡快公布場外交易的合約數量、合約規則和對手情況。
在經過短暫的反彈之后,國際油價在上周開始了新一輪猛烈的下跌,連續擊穿55美元、50美元和45美元三個重要關口,距離40美元也僅一步之遙。這樣的價格對于深陷衍生品泥潭的國航、東航和上航來說,是災難性的。
根據中國國航11月21日發布的公告,“截止到10月31日,公司參與燃油套期保值合約公允價值損失達到31億元”。需要注意的是,31億元并不是截止到目前的價值損失。因為,10月31日國際原油期貨主力合約的價格為66美元。一個多月過去了,這個價格在12月5日跌到了43美元,跌幅又超過了30%。考慮到國航的“對賭”合約簽訂于2008年7月,也就是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的最高點140美元附近,截止到12月5日,原油價格整整跌去了100美元。
遺憾的是,中國國航一直沒有公開披露燃油交易的具體方式和數量。根據分析師的判斷,雖然不清楚國航與對手方約定的買入及賣出價格,不過從該公司持有的合約簽訂時間今年7月來看,公司約定的買入價格應該在120美元/桶以上,而對手方有權賣出的價格高于67美元。
按照公告內容,保守估計,若對手方有權賣出價格為80美元,在國際原油價格尚在60美元時,國航就已經虧損31億元,那么如今在43美元,其虧損額至少超過了45億人民幣。
東方航空的情況與之相近。按照東方航空11月27日的公告,截止到10月31日,東航在航油“套期保值”合約中公允價值損失約為18.3億元。同樣,東航澄清的只是截至10月31日的合約價值。有消息稱,若按照11月14日的原油價格計算,東航浮虧實際已經達到了47億元。記者調查行情數據后發現,11月14日,國際原油主力合約價格為每桶57美元。考慮到目前原油期貨價格再次下跌到了43美元附近,東方航空持有虧損合約越套越深,浮虧顯然已經超過前期的47億元,在55億元之上。而按東航三季報,截至10月31日,東航僅剩11億凈資產計算,東航賬面上早已資不抵債。
虧損最少的算是上海航空。根據上海航空發布的公告,其航油“套期保值”合約同樣于2008年7月間訂立,截止到10月31日,公司的航油套期保值合約所測算的公允價值損失約為0.98億元人民幣。與前兩家航空公司一樣,上海航空也沒有按照當下的原油價格來計算其損失。
國際原油價格的不斷下跌徹底粉碎了航空企業期待油價反彈解套的幻想。實際上,航空企業當前的虧損額已經超過了當年的中航油,中航油海外交易巨虧僅為37億元。
100億的天文數字虧損,對于航空企業來說是個巨大的難題。據內部人士透露,航空企業內部早就存在分歧,如果終止合約,代價相當大,而且會立即在財務報表中形成利潤損失。如果等待原油反彈,也許還有希望,但也許是毀滅。
此外,由于缺少合約的詳細條款,專業人士無法判斷,航空企業是否有權利要求對手提前解除交易合約。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