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陜甘寧革命老區的長慶油田,新年伊始傳來消息:2008年全年原油產量增長165萬噸,天然氣產量增長34億噸,油氣當量突破2500萬噸,凈增435萬噸,相當于在中國的西部、黃土高原和戈壁沙漠之上,又建設起一個中型油氣田。
在剛剛過去的2008年,國內經濟形勢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嚴峻局面。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以下簡稱中石油)的生產經營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和影響:經濟預期惡化和需求下降,使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跌,跌幅超過70%;國內石油石化市場需求萎縮,油品、化工品銷量和價格大幅下降。在巨大的考驗面前,中石油依然保持著持續穩定較快發展。
2009年,中石油將抓住并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繼續堅持建設綜合型國際能源公司的發展目標不動搖。中石油總經理蔣潔敏表示:“要保增長,堅定不移地實現戰略目標;抓重點,不斷推進戰略發展;增資源,進一步提升保障能力;調結構,有效促進整體協調發展;強基礎,切實練好內功。”
油氣資源持續穩定增長
在石油行業,“儲量增長高峰期工程”一直叫得很響,即在若干年內,油氣資源要持續穩定增長,這也是中石油提出的一項重大工程。
2008年,是中石油實施“儲量增長高峰期工程”并實現良好開局的一年。中石油探明石油地質儲量連續5年超過5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連續4年超過3000億立方米。由于突出了重點盆地、重點項目,堅持整體研究、整體部署,加快老區精細勘探,大力推進預探和風險勘探,取得了一批重要勘探成果。在鄂爾多斯盆地華慶地區,新發現了長8整裝儲量,新增控制加預測石油地質儲量十分可觀,整體規模達數億噸;在蘇里格西一區新增基本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數億立方米;在海拉爾-塔木察格盆地、塔里木盆地庫車等地區的發現和突破,可望形成一個氣勢空前的油氣儲量區。
2008年,中石油國內原油增產53萬噸。大慶油田、長慶油田分別以原油4000萬噸穩產、油氣當量5000萬噸上產規劃為指導,積極承擔產量調增任務,依靠科技穩產上產。新疆油田、吉林油田繼續保持增產態勢,塔里木等油田產量相對穩定,冀東等油田努力完成了調整計劃任務。針對嚴峻的產銷形勢,吉林油田、遼河油田等油田,精心組織,確保原油產量及時調整到位和產運銷協調有序。
中石油去年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產量結構,加快重點氣區產能建設步伐,全年天然氣同比增長13.7%,連續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塔里木油田天然氣產量,達到174億立方米,繼續保持我國第一大氣區地位;長慶油田天然氣產量凈增33.7億立方米,是中石油增產最多的氣區;西南油氣田天然氣產量接近150億立方米,戰略大氣區建設穩步推進;青海油田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28.3%,是增幅最大的氣區之一。天然氣銷售加強產運銷儲綜合平衡,優化用戶結構,加強骨干管道沿線和氣田周邊市場開發,保證了重點城市、重點用戶和重要時段的安全平穩供氣。
仍處戰略機遇期
“中石油已經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我們具有許多有利條件和自身優勢。我國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將繼續拉動油氣和石油石化產品需求的增長,這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中石油一位高層人士表示。
該人士認為,當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50%,預計到2020年,石油消費總量將達到6億噸左右,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2500億~3000億立方米,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天然氣的比例目前只有20%和3.3%,遠低于世界平均36%和24%的水平,油氣需求的增長和能源結構的優化,都為石油天然氣工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
他認為,當前國際能源資源和資產價格回落,為中石油發展海外油氣提供了新機遇。“中石油有較強的綜合實力和管控能力,經營規模較大,資產質量較好,主營業務突出,自主創新能力較強,整體優勢比較明顯。中石油還擁有其他國際大石油公司不具備的、獨特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中石油持續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盡管面臨形勢十分嚴峻復雜,挑戰前所未有,但我們遇到的困難是發展中的困難,存在的問題是前進中的問題,中石油持續發展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仍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該人士表示。
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將投產
2009年,可能是中石油困難更多、形勢更為嚴峻的一年,但也是積極推進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建設的重要一年。
針對當前嚴峻的經營形勢,中石油對2009年的工作作出了積極部署:
一是油氣勘探方面:大慶油田4000萬噸穩產工程,長慶油田跨越3000萬噸工程,西南油氣田大氣區建設工程,吉林油田公司“681”上產工程,海外11個200萬噸以上開發項目的持續穩產和快速上產工程,土庫曼斯坦阿姆河右岸氣田建設工程。
二是煉油化工方面:獨山子石化項目、塔里木大化肥工程年內要建成投產,廣西石化煉油項目年內要基本建成,撫順、四川、大慶石化大型乙烯項目按計劃進度進行。
三是油氣戰略通道和國內骨干管網建設方面:中亞天然氣管道單線和西氣東輸二線西段今年建成投產,具備接收境外天然氣的條件,東段加快建設步伐,為2011年底全線貫通創造條件。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2009年10月建成投產。西氣東輸一線增輸工程、陜京二線增壓工程、澀寧蘭復線年底建成投產,永唐秦輸氣管道5月底建成投產,蘭鄭長成品油管道6月底全面投產。開工建設陜京三線、秦皇島—沈陽等輸氣管道、山東天然氣管網和中衛—蘭州原油管道。組織好海工基地、碼頭以及大連、江蘇LNG項目建設。
四是科技攻關方面:重點抓好大慶原油4000萬噸持續穩產、長慶油氣當量5000萬噸上產、海外油氣勘探、歧口富油氣凹陷油氣田勘探、碳酸鹽巖油氣田勘探開發、西氣東輸二線工程關鍵技術、大型乙烯國產化、劣質重油輕質化等16個重大科技專項攻關,繼續推進巖性、前陸、大中型天然氣田富集規律與勘探,以及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清潔油品生產、高品質高附加值合成樹脂等重大技術研究,配套形成工業化技術系列。組織好第二批14個重點實驗室和試驗基地,以及中國石油科技創新基地、海外技術支持中心建設,建立持續投入機制,保持高水平運行。
五是優化投資結構、降低成本方面:堅決壓縮一般性技術改造和后勤配套項目,一律不新開樓堂館所項目。油氣操作成本同比降低5%,全口徑單位加工費、噸油商流費和單位化工產品營銷成本都要有所降低,管理性支出和五項費用要繼續下降,人工成本不高于2008年水平。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