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石化產業調整振興規劃。
會議指出,石化產業資源資金技術密集,產業關聯度高,經濟總量大,對促進相關產業升級和拉動經濟增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振興石化產業,必須在穩定石化產品市場的同時,加快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著力提高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斷增強產業競爭力。一要保持產業平穩運行。落實國家擴大內需、振興重點產業和糧食增產等綜合措施,拉動石化產品消費。加強進出口監管,完善能源產品價格形成機制。二要提高農資保障能力。調整化肥農藥生產結構,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增加供給。完善化肥淡儲制度,加強農用柴油供應網絡建設。三要統籌重大項目布局,大力推進技術改造。抓緊組織實施在建煉油、乙烯重大項目,增強產業發展后勁。推廣資源綜合利用和廢棄物資源化技術,發展循環經濟。四要控制總量、淘汰落后產能。停止審批單純擴大產能的焦炭、電石等煤化工項目,堅決遏制煤化工盲目發展勢頭。五要加大政策扶持。抓緊落實成品油儲備,完善稅收政策,增加技改投入,加大對石化企業的信貸支持。六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科學決策,增強風險防控能力,提高石化企業管理水平。
另據媒體此前報道,該規劃獲批前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新華社之前援引石化工業協會有關人士的話指出,產業規劃還將對中國石化產品儲備體系的建立進行規范和設計,包括化肥的淡季儲備,以及成品油商業儲備等。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說,相對于國家戰略石油儲備保障國家石油供應安全來說,成品油商業儲備的建立將發揮調節市場的作用,對平抑市場價格波動,維系市場穩定供應發揮重要作用。
報道稱,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并向實體經濟蔓延,對石化產業影響明顯。石化工業協會近期發表的分析報告指出,受實體經濟增幅放緩影響,國內外市場需求疲軟,建材、汽車、輕工、紡織、鋼鐵、電子等相關產業對石化產品需求減弱,石化行業自身存在的深層次問題集中顯現,國際金融危機與世界石油化工景氣周期低谷疊加下,中國石化產業陷入低迷。
2008年四季度開始,國內成品油和化工產品市場呈現需求低迷、價格下滑、企業高庫存難以消化的情況。石化工業協會統計顯示,2008年前三季度中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15%左右,而10月份僅增長1.9%,11月份和12月份則分別同比下降8.1%和8.6%,出現了自2007年3月以來首次負增長。消費需求的下降導致銷售不暢,產品庫存大量積壓。截至12月底,全國成品油期末庫存量達到1264萬噸,比上年增長了47.3%。
出口市場萎縮與國內結構調整下,國內化工產品“量價齊跌”。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提供的數字顯示,2008年中國乙烯當量消費約2130萬噸,同比增長僅0.8%,遠遠低于以往8%左右的增速。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消費量分別由以往10%左右的增幅轉為同比減少2.2%,1.6%和2.1%。
2008年9月、10月,國內石化產品價格降幅超過40%,11月繼續下跌35%。10月底聚烯烴和合成橡膠價格已跌至2003年中期水平,乙二醇價格更跌至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的水平,跌幅達80%以上。10月以后,東南亞市場聚烯烴、乙二醇等乙烯下游產品已全面虧損。化肥產銷也陷入庫存大量擠壓,企業經營困難的局面。
市場整體低迷下,行業上升周期累積的產能過剩、無序競爭等問題開始顯現,化工業尤為明顯。近幾年中國經濟外向型增長主導著國內化工業投資趨勢,導致一方面初級化工產品產能嚴重過剩,主要依賴出口;另一方面高端精細化工產品發展薄弱,大量依賴進口,重消耗大宗產品項目投資旺盛,而精細化產品項目投資低迷。
北京中期期貨經紀有限公司能源分析師認為,當前金融危機影響仍在危害實體經濟,尚不能判斷石油化工行業是否已經見底。2009年,石化產業將面臨嚴酷考驗。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指出,石化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涉及到實體經濟的多個方面。石化產業規劃的制定既要與當前宏觀經濟和產業形勢相配合,通過新項目的建設發揮拉動內需的作用,并提振處于低迷的有關產業;另一方面,規劃的制定還將從中國經濟及產業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側重于產業結構調整、產品結構的優化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另據報道,長城證券首席分析師張勇指出,振興規劃是政府采取的反周期措施,對防止石化企業經營滑坡有一定作用。但由于原油定價權在海外,國內成品油價格尚未完全市場化,國內成品油價格的調整較國際原油價格的漲跌存在一定的滯后期,加上石化行業屬于典型的周期性行業,因此,即將出臺的石化產業振興規劃對石化行業的影響或將有限。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