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溢油會給海洋資源和水產養殖帶來滅頂之災,溢油從哪里來?出自哪個油田、哪口油井?記者昨天從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獲悉,我市建立起了“油指紋庫”,并匯集了一千多個“油指紋”樣本,通過國際最先進的鑒定技術,能夠在兩天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判定海上油污出自哪個油田甚至哪口油井。這為追查溢油責任方提供了有利證據,可以減少國家海洋資源損失和水產養殖戶損失。
“油指紋”就像人類DNA
據介紹,就像人一出生就帶有自己特有的“DNA”一樣,石油形成的那一刻也有自己獨有的特征,把這些特征通過不同的分析檢測手段得出不同的信息,這些信息就是反映油品特征的“油指紋”。
北海環境監測中心主任高振會說,石油的化學組成非常復雜,它是由碳氫化合物和非碳氫化合物組成的復雜混合物。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已經從石油中成功鑒定出上千種化合物。所有的石油都是由脂肪烴、芳香烴和非烴類化合物組成,這三大類化合物所占的比例及各類化合物中成分分布在不同石油中差異很大。正是由于石油和石油制品的成分及其所占比例千差萬別,可以反映出石油生成、運移過程的有機質輸入、地質條件、成熟度等原始信息,以及石油制品的調和、生產工藝等大量復雜的信息集合,才使得油指紋具有唯一性和科學性,使得溢油鑒別成為可能。
石油圖譜就像心電圖
記者在北海環境監測中心實驗室看到,經過特征分析的原油樣本被繪制成了一份圖譜。原油的圖譜有縱向和橫向兩個坐標,表達特征信息的曲線看上去像心電圖一樣,有高高低低不同的“峰”。實驗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高低不同的“峰”表示的是不同的化合物,通過對這個“峰”的高度、寬度等數值,計算出這個“峰”的面積,就可以算得到這個“峰”所代表的化合物在原油中的濃度。當拿到一份溢油樣品的時候,將分析出的溢油的圖譜和“油指紋庫”中的圖譜做比對,就可以很快找出溢油樣品的產地,如同在做DNA鑒定時對比DNA圖譜上染色體數值一樣。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