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能源商會的執行副秘書長李華林剛剛完成了一個對生物燃料產業的調研,他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商會正準備將這一調研結果在兩會前夕上報有關部門。
李華林說,在國際金融市場經歷著寒冬的2009年,市場不成熟、政策不完善的國內生物質能產業正面臨重重困境。如果沒有相應的產業支持政策,很多企業將面臨虧損和轉型。
原材料瓶頸難破
“像我們這算是比較大型的三萬千瓦發電機組的項目,盈虧還是基本持平,那些小機組生物質發電項目更需要政策扶持。”國能單縣生物發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單縣電廠)常務副總經理俞建對記者說,原料收儲以及運輸成本高,國家優惠政策不能及時全額到位,已經成為整個生物發電行業都在面臨的問題。
俞建介紹說,單縣電廠2008年發電量為2.1億千瓦時,年消耗農作物秸稈30萬噸,在秸稈收加儲運等環節能夠為當地農村勞動力直接提供1000多個就業機會;2007年農業秸稈的收購價每噸在140-170元左右,2008年最高的時候漲到200元一噸,今年到廠價格已經達到每噸250元左右,電廠的成本幾乎完全轉化為農民和農民合作組織的收入。
俞建說,農作物秸桿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每兩噸多秸桿的熱值大約相當于一噸標準煤,而且含硫量很低,可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大力開發、利用農村豐富的秸稈資源,不僅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和節能環保措施,更是實現農業綜合開發的直接載體和重要途徑。
但我國的農業現狀決定了秸稈在收集、加工、儲存、運輸等各個環節比較落后和繁雜,導致燃料入廠價格居高不下,并且隨著國內生物質發電產業的發展,燃料價格呈現上漲趨勢。“如果原料價格過低,農民出售秸稈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反而更不利于產業發展。”俞建說。
李華林在他的調研中也發現,不僅像單縣電廠這樣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生物質發電示范項目為原料收購問題發愁,近年來由于石油危機而發展迅速的生物柴油行業同樣處境尷尬。
生物柴油是以油脂為原料,通過分解、酯化而得到的長鏈脂肪酸甲酯,是一種可以替代普通柴油使用的環保燃油。其油脂原料可以是植物油脂、動物油脂以及廢食用油等。目前我國提煉生物柴油的原材料大多是依靠廢棄油脂。
“生物柴油大規模推廣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獲得穩定而廉價的原料。”長城證券生物能源行業分析師張揚健對記者說。目前全國每年能提供的廢棄油脂也就200多萬噸,限制了企業大規模的生產發展要求。
補貼之外還缺長期規劃
俞建告訴記者,按照目前成本測算,生物質發電上網電價全國統一提高至每千瓦時0.81元較為合適。目前我國生物質發電的電價標準仍是由各地方2005年脫硫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加補貼電價組成,不能真實反映生物質發電燃料特征和運營特點。從實際運作情況看,秸稈收集成本全國差別不大,但生物質發電實際上網電價差別卻非常大,新疆等經濟欠發達地區表現特別明顯。單一的、固定不變的生物質發電上網電價定價模式嚴重影響了生物質發電企業的健康發展。
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一些生物發電不到3萬千瓦的小機組電廠,相對成本更高,補貼遠遠不夠,只能勉強靠精簡工作人員等“內部挖錢”的方法維持經營。
而此前,國家針對生物質發電廠的增值稅即增即退的政策已經在各地相繼實施,該政策規定,凡是于2008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繳納的增值稅國稅部分,都能予以退還。而在生物質發電上網電價補貼方面,近期又增加了每度0.10元的臨時性補貼。
這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無疑給生物質能企業打了一劑強心針。
政府對于生物質能源扶持力度的加大,也讓紅河陽光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河)這樣的企業看到了一絲希望。
紅河是由擁有先進生物能源開發技術的英國陽光科技集團在中國投資成立的一家外商獨資企業,原計劃在云南紅河建立一個100萬畝的種植基地,進行膏桐生物油提煉。不過紅河并未拿到預期中的100畝土地。“當地林業要發展見效快、成本可觀的食用油種植基地,紅河地區的大部分土地都被用來種核桃和油茶籽了,我們現在只有13萬畝種植基地,達不到預期100萬畝的要求,膏桐的提煉投產也被延后。”紅河的項目策劃經理陳先生對記者說,他們在等待效益最大化的一個時機。
“將生物燃料產業納入基礎產業的范疇,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并建立產業發展體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原材料的供應問題以及產業發展的問題。” 李華林說。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