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能動用外儲購買更多原油 對沖美債風險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中國可能動用外匯儲備購買原油。另一項計劃則是利用外匯儲備開發油田,而不是直接購買原油。
報導指出,中國自2004年以來一直致力于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第一步”計劃明年之前使石油儲備達到1億桶。到目前為止,政府通過預算支出為該計劃提供資金。日本經濟新聞援引不具名政府官員的話報導稱,一項利用外匯儲備購買原油的計劃正在考慮之中。
同時,中國正尋求對沖美國國債價格下跌的風險。美國政府大量發行國債為經濟刺激計劃籌資,使得國債價格承受下跌壓力。
中國擁有近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位列全球第一。去年9月,中國超過日本成為持有美國國債最多的國家。
渣打披露我國外儲投向 近期改投美國短期國債
正在肆虐的全球金融風暴,考驗著各國金融監管當局的智慧,對于巨額外匯儲備的管理者——中國央行也不例外。如何讓手中的外匯資產保值增值,在危機當下無疑是一道艱難的選題。昨天,渣打銀行全球研究部一份調研報告披露,近期中國外匯儲備對美國證券的投資發生了明顯轉向,短期的投資品種占比呈擴大之勢。這一判斷引起了各方廣泛關注。
各方關注我巨量外儲走向
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12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1.95萬億美元,這其中有1.3萬億美元資產。而美國財政部近日發布的公告顯示,截至2008年底,中國持有美國國債金額由此前的6962億美元,調高至最新的7274億美元,仍為第一大持有國;日本緊隨其后,總金額達5783億美元。
巨量的外匯儲備,在危機當中就意味著轉機,市場各方對其投向都十分關心。據新華社報道,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日前訪華時表示,美國仍希望中國能夠繼續購買美國債券,幫助美國經濟重回正軌,并刺激美國對中國產品的進口。
然而,在美國政府不斷擴大的財政赤字面前,買美國債仍然充滿不確定性風險。
中國已開始拋長、短期美機構債
昨天,渣打銀行全球研究部發布的《美國債,中國外匯儲備的避風港?》一文推測,中國對美國證券投資明顯轉向短期品種。
中國是全球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規模如此巨大的外匯儲備中到底有多少被投資于美國?渣打根據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流動(TIC)月度報告推測,2008年12月底中國持有美國證券規模達1.389萬億美元。其中,TIC于2008年12月發布的最新月度數據顯示,中國購買美長期國債34億美元,短期國債108億美元,使當月對美國國債持有總量增加了142億美元。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當月中國拋售長期機構債25億美元,短期機構債82億美元,對機構債持有量減少了107億美元。
中國外匯儲備中美國國債所占比例在明顯攀升,而美機構債所占比例卻在降低。渣打指出,“2008年6月開始,世界各國的央行都從風險較高的機構債轉向更為安全的美國國債。中國對美國國債的凈買入量在2008年10月達到頂峰,達1430億美元。”根據最新的TIC數據(2008年12月),中國已開始拋售長、短期美機構債,同時買進短期美國國債。有關專家認為,目前背景下,短期美國國債仍是中國外儲比較安全的“避風港”。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