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中俄原油管道中國段正式開工建設。這條中國油氣進口東北方向的戰略要道計劃2010年底投產。另外,中國在西北、西南方向的油氣管道,有的已經建成投產,有的在開工建設。在海上,各種液化天然氣項目也紛紛上馬。經過多年努力,東北、西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氣進口通道的戰略格局已初步成型。
不可否認,這一格局的形成對實現我國油氣進口多元化,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當前看似完善的油氣進口通道格局仍存在重大缺陷。
首先,在四大進口通道中,對傳統的海上通道依賴過大。據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2008年中國石油[12.86 -2.35%]凈進口量達20067萬噸,石油進口依存度已升至接近52%,而2001年只有30%。特別是來自中東和非洲超過80%的進口原油,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這個戰略咽喉通道。運輸安全的威脅始終存在。
其次,在四大進口通道中,陸上三大通道目前要么是剛剛打通,要么是還處于建設和論證階段,對于改善我國石油進口過于依賴海運的格局還只具有象征意義,真正形成石油進口四足鼎立的局面還要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另外,相比于中東地區,中亞和俄羅斯的油氣儲量尤其是石油儲量有限,后勁不足,難以滿足中國長期的進口需求。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