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周一(6月1日)起將汽柴油零售價格提高6-7%,為今年以來第二次、也是漲幅最大的一次提價。在為煉油企業減輕壓力的同時,也增加了農民和小企業的負擔。
不過此次調價幅度仍小于預期,國有油企和一些分析師此前認為,10%或更大的成品油價漲幅方能應對國際油價的飛漲。國際油價5月累計飆升達30%,創十年來最大單月漲幅。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通知中表示,此次的漲幅本來會更大,但“綜合考慮相關因素,適當縮小了價格調整的幅度。”
這次調價恐難令國有油企巨頭中石化滿意。此前,中石化董事長蘇樹林對記者表示,在國際原油價格高于每桶60美元時該公司煉油業務虧損。
發改委在提價通知中稱,自6月1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均提高400元人民幣。此前,中國于3月曾提高汽柴油價格3-5%,1月則調低2-3%,而本次漲價則令成品油價創出去年12月以來的新高。
而目前的汽油價格僅較去年6月時的定價稍低,當時的國際油價接近稍后創下的每桶147美元高位。
可提振煉企股價但對國際油價形成沖擊
中石化一位高層人士對本次調高油價勉強給予好評。
“對我們來說是好事。但如果國際油價保持在66美元,我們還需要在近期再漲400元才能持平。”他表示。
盡管發改委于上周三稱其無意于端午節假期間調價,但上周漲價預期仍趨強烈。
本次漲價的消息周一將提振中石化和中石油股價,但對于國際油價或構成沖擊。受國際需求回暖預期的刺激,國際油價目前已漲至每桶66美元上方,而這樣的市場樂觀情緒與中國及其經濟刺激計劃密不可分。
中國出臺的經濟刺激計劃包括鼓勵購買汽車,且其3、4月的乘用車銷量屢創歷史新高。但消費者是否愿意將可支配收入用于購買燃料,仍有待觀察。
雖然中國的石油表觀需求上月開始有回暖跡象,顯示中國經濟復蘇的范圍正在擴大。但究其原因,并非因汽柴油需求有所回升。柴油出口于4月創下新高,汽油出口也逼近歷史高位。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