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鹽湖鉀肥、冠農股份(600251,股吧)、興發集團(600141,股吧)備受關注
美元走弱短期推高原油價格,國際油價自2008年底反彈以來,漲幅翻倍。專家們普遍認為,原油未來幾個月仍然可能振蕩走高。
近來,與原油相關的各環節,受到油價上漲的帶動紛紛邁出谷底,這些環節包括上游勘探、作為替代路線的煤化工、中下游化工品,以及制造化工品需要的磷、鉀、原鹽等其他資源品等。因此,具備以上優勢的股票被各方紛紛看好,如中國石油、鹽湖鉀肥、冠農股份、興發集團、湖北宜化(000422,股吧)、澄星股份(600078,股吧)等。
每萬股所含的原油產量為47.57桶,中國石油成為油氣上漲的最大受益者
成品油受國家管制,最上游從事煉油加工的石化雙雄,自然成為原油價格上漲的直接受益者。
“中國石油是油氣上漲的最大受益者。”海通證券(600837,股吧)分析師鄧勇指出,“根據我們的計算結果,中國石油作為我國油氣產量最大的上市公司,每萬股所含的原油產量為47.57桶,而中國石化(600028,股吧)每萬股所含的原油產量為34.23桶。我們預計2009年原油均價為50-60美元/桶,并呈現逐季上漲走勢。隨著信心的恢復以及今夏颶風對石油設施的可能影響、冬季取暖用油的增加等,原油價格有望逐季回升。”海通證券測算,其未來幾年盈利將穩步提升。
除了受益于原油價格回升,中國石油還是我國最大的天然氣生產企業。迫在眉睫的天然氣價格改革也將帶來投資機會。中國石油占據國內天然氣生產70%以上的市場份額,天然氣與管道業務占利潤的比重在10%以上。據海通的測算,當氣價上調0.40元/立方米時,中國石油EPS有望增厚0.09元。
目前,中石油剛剛中標伊拉克合同,可能成為近期上漲的動力;今年6月,同意向母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收購全長1858公里的原油管道和成品油管道各一條,設計輸量每年2000萬噸;今年直接參與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的股權;2008年底,實現了對中油香港的間接收購。
預計今年每股收益同比增長61%,鹽湖鉀肥備受期待
與原油相關的環節還包括中下游化工品以及制造化工品需要的磷、鉀、原鹽等其他資源品。中信證券(600030,股吧)劉旭明預測,“鉀肥行業將重演煤炭板塊上半年走勢。”并重點推薦鹽湖鉀肥和冠農股份。
“鹽湖鉀肥10萬噸/年精致氯化鉀項目已于5月底投產,年產能達220萬噸;未來三年公司年均銷售量250萬噸有保證”劉旭明指出。同時,鹽湖鉀肥是我國最大的鉀肥生產商,占市場60%的份額,需求回升對其影響不言而喻。
“冠農股份參股的羅布鉀鹽公司新項目進展較好,目前負荷近50%,年底有望滿產。”對于冠農股份,劉旭明認為目前股價反映的預期鉀肥價格較低,按照羅布鉀鹽公司目前的硫酸鉀售價測算,冠農股份EPS約1.51元,而高負荷/滿負荷后的EPS則為1.89和2.18。可見其投資價值。
瑞銀也首次給予買入評級,“我們預計2009年鹽湖鉀肥的每股收益同比將增長61%。與進口鉀肥相比,我們預計鹽湖鉀肥更受青睞。”劉旭明指出,“國內鉀肥對外依存度高,公司若主動降價銷售,年銷售250萬噸無壓力。”
鹽湖鉀肥果然不負眾望,5月開始轉向促銷策略。業界普遍認為,這將有助于鹽湖鉀肥銷量回升、業績提升,凈利環比增加。
除了鉀肥行業量價齊升對于鹽湖鉀肥的正面影響,鹽湖鉀肥和集團的重組也在積極進展中。雖然目前重組背景變化、吸收方案仍在調整,但雙方重組決心堅定,長期來看這都將有利于其未來業務發展和利潤增長。
2010-2011年凈利有望保持30%以上的增長,興發集團受益于磷礦資源
油價上漲所推動的資源品中,磷礦石也位列其中。
“通脹預期受益品種中,磷肥國際價格已經見底,磷礦石和磷酸等出口征收出口關稅大幅下調將有利于磷化工行業。”中金近日指出,“興發集團磷礦資源和水電資源充分將受益最大。”中銀也提出“預計2009年將成為其近期業績低點,2010-2011年其凈利有望保持30%以上的增長”。
興發集團是我國最大的磷酸鹽生產企業之一,其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50%,是礦電磷一體化產業鏈最為完全的企業。
充足的磷礦資源、磷電礦一體化是興發集團的最大競爭優勢。興發集團目前擁有1.3億噸磷礦石儲量,10萬千瓦發電能力,子公司葛洲壩(600068,股吧)揚州、葛洲壩宜昌分別擁有4萬噸食品級磷酸、5000噸磷酸產能。近年來,通過一系列的收購,興發集團擁有鄂西山區的瓦屋、馬家灣、武山、白竹楚烽等4個磷礦。同時,興發集團還是國內最大規模的二甲基亞砜生產企業之一,擁有2萬噸/年產能,并且取得了湖北興瑞化工公司的控股權,加快推進6萬噸/年有機硅等項目建設。
2008年,興發集團黃磷產品的毛利率高達27.92%,分別比ST馬龍和澄星股份高10個百分點和8.6個百分點。6月20日,興發集團通過了湖北興福電子材料有限公司新建1萬噸/年電子級磷酸聯產2萬噸/年食品級磷酸項目的議案,建成投產后年可實現凈利潤1795萬元。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