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漲不跟跌!”中國成品油調整的這一怪圈有望在本月底被打破。
昨日,國際油價依舊在60美元/桶的關口徘徊。自從6月30日國家發改委上調成品油價后,國際油價整體跌幅已經超過10個百分點。依照新成品油定價機制中“國際油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的調價標準,國內成品油價調整的時間窗口已經打開。
本月27日將是又一個計價期的截止日。昨天接受CBN記者采訪的業界專家預計,按照目前走勢判斷,如果不發生“超級逆轉”,國際油價變動率負向跌破4%已成定局,國內成品油價有望實現今年以來的第二次下調。
調價時間窗口打開
國際原油價格延續低迷徘徊狀態。截至昨天收盤,WTI和OPEC市場原油價格每桶分別下跌了0.20和0.72美元,收于60美元/桶以下。布倫特原油價格略微上漲了0.17美元,收于60.69美元/桶。
值得注意的是,自從6月30日國家發改委宣布上調成品油價600元/噸之后,國際油價已經延續了多個交易日的整體跌勢。以布倫特原油價格為例,昨日的收盤價相比6月30日收盤時的70.99美元/桶,跌幅已經達到了14.51%。
從今年年初實際推行成品油燃油稅改革后,我國正式開始實行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依據東方油氣網首席分析師鐘健的測算,進入7月份后,國際基準原油平均價(WTI)大約為每桶65美元,比前月均價下降了大約每桶3.7美元;至7月13日,三種原油平均價大約為每桶64美元,與基期價相比變動率已經負向跌破了4%。
“在7月27日又一個計價期的截止日,三種國際原油(布倫特、迪拜、辛塔)平均價只要跌破每桶64美元并保持在這個價位之下,國內成品油價調整的條件就滿足了。按照目前國際原油價格的走勢判斷,已經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國際油價變動率負向跌破4%已成定局。如果不出意外,國內成品油價應該在月底實現下調。”鐘健表示。
對國內的成品油價,社會上歷來存在著“跟漲不跟跌”的指責聲音。從年初的國際油價反彈以來,國家發改委已在今年3月份、6月初和6月底三次上調了成品油價格,汽、柴油價格累計上漲幅度分別為每噸1290元和1180元。如果月底實現下調,國內成品油價持續上漲局面將畫上句號。
調幅或再次降低
在強烈的下調預期下,國內各地成品油價已開始大范圍出現松動。CBN記者在北京市朝陽區中石化某加油站采訪時看到,油站頂棚上掛出了一條長長的紅色條幅,上寫:“93#汽油由6.37/升優惠至6.25元/升。”對一直價格保持穩定的中石化來說,主動降價的行為并不多見。
據卓創資訊的市場監測報告,對市場反應敏感的山東地煉,汽柴油批發價已率先跌至6月30日調價前的價位,華北、華東、華南以及西南地區的跌勢也較為迅猛,目前價格與調價前相比利僅剩百元之余的差價,且沒有止跌現象,預計后期沿江市場仍將延續跌勢。
長江證券分析師徐斌認為,在目前國際油價走勢下,國內成品油價在月底下調的可能性正在加大。如果國際油價在60美元/桶以下的水平,參考歷次調價的經驗來看,國內成品油價下調的幅度應該在400到500元/噸。
不過鐘健表示,國家有關部門除考慮三種原油變動率破4%這個基本條件之外,還會考慮主營煉油企業的盈利水平、需要衡量消費終端的承受能力、需要顧及公眾輿論產生的社會壓力等相關因素,實際調幅應該不會是嚴格按照國際油價的跌幅來執行的。
“6月30日上調成品油價,按照原油成本價、稅費、企業的加工及銷售利潤測算,滿額上漲應在900元/噸以上,但被有意縮小至600元/噸。考慮到這一因素,這一次下調幅度在200元/噸的可能性較大。”鐘健表示。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