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證券日報報道 中石油、中石化最近與發改委相關部門進行了溝通,希望進一步完善和修改5月初頒布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 。兩大巨頭認為,該辦法使得成品油調價機制過于簡單、透明,導致投機、囤貨等現象在各地頻頻發生,不利于整個油品市場秩序的穩定。他們建議采取多種方式,模糊化處理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包括國際成品油價格計算方法、啟動調價的漲跌幅度(把原辦法中的4%設計成一個區間如4%到10%之間)等都需要調整。
三條建議 意在定價權
另據國際金融報報道 “石化雙雄”的第一條建議是,目前執行的4%漲跌幅,可以設計成一個區間,比如說當國際油價變化在4%到10%之間。其理由是回旋空間變大,可減緩投機行為。
“石化雙雄”第二條建議是,應當進一步把加權平均法細化,把歐洲等地的移動價格,包括匯率、關稅等加入,同時對加權權重等數據進一步“模糊化”,以防止投機。其原因為當前定價機制中,業內人士很容易根據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凈值計算出國際油價的漲跌幅。
“石化雙雄”第三條建議是,應當進一步把不能調價的情況細化,以避免更多的輿論壓力。其原因為“至少要使價格管理部門和兩大集團在調價方面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詳細>>>
“油價太透明” 專家稱或再調整
另據廣州日報報道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認為,可以嘗試把22個工作日的平均移動價格再調整一下,這樣能更快反映國際油價的變化。中國石油大學董秀成教授也認為,調價機制中的調整周期還可根據情況調整。
此前,發改委有關人士也表示,不公布詳細的定價辦法,很多方面都認為不透明。但公布了詳細的定價辦法,又導致了強烈的投機行為。 詳細>>>
中石化否認質疑調價機制
另據新京報報道 不過,中石化集團宣傳部人士表示,該集團官方沒有發表過上述說法,中石化會嚴格執行國家政策。
中石化集團新聞發言人黃文生時,他表示中石化集團沒有發表過這樣的看法,而且新的定價機制在年初征求意見,5月正式對外公布,迄今已按照這一機制調整了數次價格,他反問:“你認為這時候國家會調整這一機制嗎?”
對于定價機制過于透明這一指責,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也表示,要想成品油價格向市場化邁進,定價機制必然越來越透明,何況百姓也有知情權。投機是無可避免的,即便在定價機制不透明時,投機也是存在的。雖然從事投機的是少數單位,但這少數單位卻依靠信息的不對等賺到了大錢。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