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入油田合作網絡,松原多家企業竟然使用“假公章”偽造環保證明。記者在松原市環保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松原市環保局已經發現帶有“假公章”的偽造環保證明33份。
讀者爆料:
有企業偽造環保證明
近日,松原的王先生告訴記者,多家企業在油田入網審查過程中,使用偽造的環保證明,并通過了中石油吉林油田公司的審查。
王先生說,所謂企業入油田網,簡單地說就是企業獲得與油田合作的資格,從而可以參與一些油田合作開發項目的招投標等。而要進入油田網,需要企業提交多份審查資料,環保證明就是其中一項。很多企業因自身存在環保問題等原因無法獲得環保局的證明,就采取了私刻公章偽造證明的方式,繞過環保局,擠進了油田的“門檻”。可是這樣一來,一些具有正規環保資質企業的利益就被這些“黑戶”侵占了,同時,施工過程中也極易造成環境污染。王先生希望有關部門能管一管這種破壞游戲規則的行為,維護企業的合法利益,創造良性的競爭環境。
環保部門:
已發現33份假證明
昨日,記者就此事來到松原市環保局了解情況,并得知了一個令人心驚的數字:截至目前,該局已經發現帶有“假公章”的偽造環保證明33份。
據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年初,該局就接到關于“私刻公章偽造環保證明”情況的舉報。為此,該局于3月4日至6日派出核查組到吉林油田公司進行了調查。此次共檢查入網企業資料2000多份,環保工作人員僅發現各類環保證明99份,不到入網企業的5%。在這99份環保證明中,加蓋松原市環境保護局公章的為43份,經初步確認,有33份為采用私刻公章等不法手段制作的假證明,違法現象十分嚴重,群眾舉報情況屬實。
造假手法:
偽造公章漏洞百出
記者在松原市環保局看到了多份偽造環保證明的復印件。這些“山寨版”證明與正版區別最大的地方,就是環保局的公章。
與正版公章相比,這些公章有的字體不同;有的是電腦制作后復印上去的;還有的連五角星圖案都印錯了。環保人員指著一枚帶有“寧江區環境保護辦公室”字樣的公章說:“松原市環保局確實設立了寧江分局,但根本沒有設立這個所謂的環境保護辦公室,更別提什么公章了。”
事件進展:
已向公安機關報案
據了解,松原市環保局今年接受申請,為企業辦理的正式環保證明手續僅有12份。那么,其余的“環保證明”都是哪來的?
松原市環保局工作人員說,雖然企業辦理正式的環保證明無需什么手續費,也不用等待浪費時間,但是如果企業本身無法通過環保局審核,可能就會面臨整改。部分企業不愿也不想花這個錢,就會想盡各種辦法偽造證明。甚至有些證明還是以街道辦事處、工業園區、甚至是入網單位自身名義出具的。與此同時,油田在審核入網時,如果把關不嚴,也會讓這些企業鉆空子。目前,松原市環保局已經向公安機關報案。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