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9日,美國商務部就對華油井管反補貼案作出初裁,從9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油管預征至多30.69%的關稅。對此,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昨日表示,美方的裁定不符合WTO《補貼與反補貼協議》,中方對美商務部在初裁中仍繼續沿用其在之前案件中的錯誤做法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美國商務部在9日的一封簡短的電子郵件聲明中稱,初步認定中國出口至美國的環形焊接碳質鋼管(標準鋼管)存在補貼,美國將對從中國進口的油管加征至多30.69%的關稅。美國商務部預計在11月初做出中國油管是否存在傾銷的初步裁定,但是美國海關從9日起預先收取相關款項。
姚堅昨日稱,美方不接受中國政府提供的客觀信息,繼續認為中國油井管生產商無論是從國有企業,還是從私有貿易公司購買圓鋼,都構成政府補貼,這一裁定不符合WTO《補貼與反補貼協議》。美方在補貼認定和計算方面的錯誤做法,導致人為計算出高額的補貼稅率,極大損害了中國企業的利益,是中國政府和產業界所不能接受的。中方敦促美方在終裁中糾正其錯誤做法。
2008年中國對美出口油井管產品金額為32億美元,涉及93家油井管生產和出口企業。2006年至2008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石油管材量增幅超過200%,去年進口額達26億美元。
美國商務部將在2010年1月19日作出終裁決定,具有最終決定權的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于2010年3月5日作出終裁。之前,美國商務部還將選定強制應訴企業,下發問卷,并于9月6日和9月16日分別作出反補貼和反傾銷的初裁。中國多家大型鋼企及出口大戶如天津鋼管集團、華菱衡鋼等正積極準備材料應訴,不少中小鋼企則選擇放棄。中鋼協已經委托律師所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初裁展開應對。據介紹,抗辯的重點將集中于“受損原因是否由進口中國產品造成”上。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