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極限就是說你投資不足才會出現極限,我們實際上天然氣的供應隨著市場的這種需求,肯定是不斷地在增加的,但是如果你的生產跟不上這種需求的增加,你就可以說是到極限。但是我們中國這些年的增加,像中石油、中石化自己覺得還是不錯的,但是我們跟國際社會來比,當時的歐洲、美國,在天然氣大發展的時候,它的增長遠遠超過我們。而且那個時候美國、歐洲,它們的天然氣價格并不我們今天的更高,所以在天然氣能夠被市場所接受的情況下,才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更多的人來推動這件事情。
主持人:
你說到一個價格的問題,因為現在也有一種觀點認為,就是因為現在天然氣的價格過低了,所以兩大石油巨頭他們是在做賠本的買賣,所以他們不愿意加大投入。
韓曉平:
這是一個比較的問題,看跟什么比,國際油價到80美金了,當然他會覺得他虧了,如果把天然氣跟國際油價來掛鉤的話,他一定會覺得他不賺那么多錢。但事實上,我們知道很多的國家,比如在美國,由于天氣是一個多元的競爭,所以它現在的氣價并比我們更高,所以在兩大巨頭來說,因為天然氣的價格太低了,他們不愿意去做這件事情,實際上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是有這個因素了。因為天然氣對他們來說,可能沒有他們原來預期的這么多的利潤,這個事情可能還要另當考慮了。
主持人:
據您的了解,他們在開發天然氣方面,他們到底賠不賠錢?
韓曉平:
這個就看他們自己的成本控制了。我們知道同樣的形成,在很多的國家實際上是能夠賺錢的,如果說中石油、中石化因此而不能賺錢,那么和他們的經營是不是有關系,我們大家要有所疑問了。
主持人:
反正不是管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樣的一次氣荒,我想作為兩大石油巨頭,我想他們不僅僅是要賺錢,更重要的是還承擔起這么一份社會責任。在這一次鬧“氣荒”的城市當中,武漢可以說是情況最嚴重的,天然氣的供應缺口已經達到了每天80萬立米。
接下來我們也來連線武漢市天然氣公司的一位新聞發言人余國華先生。
余先生,你好。
余國華(武漢市天然氣公司新聞發言人):
你好,主持人。
主持人:
余先生,你們那兒“氣荒”現在緊張到什么樣的程度了?
余國華:
應該來說,目前武漢市整體的天然氣供應還是非常緊張。從上周,就是12日左右,我們就已經開始啟動了武漢市應急預案。按照保民生、保公交、保穩定這樣一個基本原則進行了一個緊張時期的供應。
主持人:
你們家天然氣的供應還跟得上嗎?
余國華:
應該說我們家里的民用這一塊,我這一塊按照優先保障原則應該還沒有受到影響。
主持人:
所以民用基本上是能夠得到保證的?
余國華:
對,目前武漢市的民用還是能夠基本保障。
主持人:
你們在協調天然氣方面,有沒有跟上游的企業聯系過,請他們增加供應量?
余國華:
這個應該說,武漢市發現氣源緊張的情況下,我們就已經開始在跟中石油進行相關的聯絡,希望他們能夠增補我們的氣量。但是根據我們重慶市的了解,和對我們一些調研發現,的的確確全國的氣溫降的降幅比較大,也來得比較突然。武漢市的氣溫也是出現了近年罕見的這樣現狀,導致了整體一個緊張的狀況。
主持人:
您認為下來緊張狀況還是天氣原因造成的?
余國華:
我想這個不僅僅是天氣原因,應該來說一個是天氣原因,主要我想還是調控手段比較匱乏的一個原因。
主持人:
調控手段比較匱乏,是供氣公司的原因嗎?
余國華:
這個應該來說是多方面的。
主持人:
什么樣的原因?
余國華:
比如說,像我們作為終端城市,我們本身對氣源的組織,還有結構的調控,因為它每一年都有一個高峰,有一個低峰的峰值調配,一個可能就是因為我們給中石油上報總量之后,中石油這塊能夠批給我們的總量,我們根據我們的聯絡,應該說它也一直在給我們想方設法增加總量。但實際上可能從中石油來說,和從我們武漢市本地來說,我們對氣源的組織準備應該來說這塊的投入,還有準備還是不夠的。
主持人:
往年有沒有出現過這么嚴重的“氣短”、“氣荒”的情況?
余國華:
武漢市應該來說,2004年開始引入天然氣,今年是第一次出現這樣大范圍的緊張局面。
主持人:
今年還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
余國華:
對,應該來說在去年年底和今年供氣也出現過一段緊張的局面,但是沒有出現像現在這么緊張的一個局面。
主持人:
好的,謝謝余先生。
聽余先生的說法,還是跟供應跟協調有著直接的關系。
韓曉平:
天然氣這個生產,你不僅要投氣田、投管道,還要投地下儲氣庫。像武漢這樣的城市應該有自己的地下儲備資源,但是如果它沒有投的話,它就會碰到在冬天的時候,供氣緊張的時候,它自己就沒有辦法平衡了。
主持人:
地下儲氣庫應該是誰來投?
韓曉平:
原則上應該是石油公司來投,因為中石油或者中石化,他們負責這個城市供氣的情況下,它應該建立地下儲氣庫,來保證這個天然氣的供應。但是地方也可以參與投資,比如北京的話,地方也參與了投資。
主持人:
這就是一個機制上的問題。
韓曉平:
對。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