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初國際油價飆升至每桶80美元使國內油價醞釀上調后,情況卻出現了轉折。截至1月29日,紐約商品交易所輕質原油(Nymex WTI)和倫敦洲際交易所布倫特原油(ICE Brent)的價格再次低至每桶72美元附近,國內油價面臨下調。
去年國家發改委下發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破解油價困境)。根據息旺能源的最新數據,1月28日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的原油加權均價變化率為3.13%。截至1月29日閉市,Nymex WTI和ICE Brent的原油價格分別降至每桶72.89美元和71.46美元。
“1月20日后變化率基本維持在3%以上,依此推測春節前將下調油價。”能源分析師陳云富對記者表示,由于去年11月10日即上一輪油價調整時,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基準原油價格為74.34美元/桶,按照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計算,接下來的兩周內國際油價若能維持在71.372美元/桶左右,國內油價下調基本沒有懸念。
上次油價調整至今,國際油價經歷了兩次大的波動, 去年12月份由于國際油價未能堅持低位,國內油價下調失敗。進入1月,國際油價高企80美元,就在坊間認為國內油價將上調時,國際油價又回落至72美元左右。
“兩個多月來國際油價過山車式地頻繁調整,而國內的油價卻絲毫未動,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國成品油的定價機制還有待改善。”陳云富稱,特別是“22個工作日”和“4%”的雙重約束很難讓國內油價與國際接軌。
對此,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日前明確表示,今年發改委將對有關細節進行必要的調整。
周望軍稱,當前執行油價管理辦法里有一個括號,即試行,說明辦法還不盡完善,“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將對國內成品油價格的監管制度進行一些細節上的調整,使它更加科學、規范、透明,包括社會上反映的22個工作日是否過長,價格的調整是不是能夠更加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和消費者需求等”。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