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油氣資源豐富,石油預測資源量達200多億噸,占全國陸地石油資源量的30%;天然氣預測資源量10余萬億立方米,占全國陸上天然氣資源量的34%。去年,新疆全區原油產量2513萬噸,居全國第三位;天然氣產量245億立方米,全國第一;油氣當量4500萬噸,全國第一。石油石化產業無可爭議地成為新疆第一大支柱產業。石油石化工業的崛起,為新疆工業的興盛奠定了基礎。
依托資源優勢
加速產業發展
“石油和化工行業雖然去年形勢不夠樂觀,但今年前兩個月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63.15億元,同比增長14.3%,實現了開門紅。”自治區石油和化工行業辦公室主任王曉寧說。據了解,今年新疆油氣產量將爭取恢復到高年份的水平,力爭生產原油2750萬噸,同比增長9.2%,生產天然氣26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1%,原油加工量2200萬噸,同比增長22.9%。
新疆有34個盆地,近年來,塔里木、準噶爾和吐哈三大盆地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又取得新突破,中石油塔里木油田新增油氣儲量創歷史新高,中石化塔河油田已成為中石化第二大油田,同時億噸級的稀油油藏的發現也為今后原油產量持續增長提供了保障。到2008年,新疆已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0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1.4萬億立方米。
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是新疆石油石化產業的主力軍之一,2009年實現營業收入2174億元,上繳稅費272億元。總經理蔣潔敏表示,中國石油在疆油氣業務實現了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目前,共有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吐哈油田和獨山子石化、烏魯木齊石化,以及涉及管道、銷售、運輸、工程技術服務等業務的11家企業。截至2009年底,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0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1.3萬億立方米,具備了進一步發展的資源基礎。
延伸產業鏈條
建設產業基地
新疆對石油石化產業的定位非常明確————建設國家最大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重要的原油戰略儲備基地、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及化肥(氮肥、鉀肥)生產儲備基地和國家能源陸上安全大通道。為此,自治區先后批準鄯善、庫車、克拉瑪依等13家園區為自治區級石化、化工園區,按照發展石油石化下游精細深加工,延伸產業鏈的要求,這些園區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規劃環評等都已基本完成,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展開。
在此次建設大潮中,我國西部大開發標志性工程、國內最大的煉化一體化工程中石油獨山子石化公司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于2009年9月21日建成投產。該工程的投產將有利于石油石化行業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加快結構調整、增強國際競爭力。同時,獨山子石化的帶動作用也很明顯,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每年可提供617萬噸煉油產品及295萬噸化工產品。部分產品作為延伸新疆石化產業鏈基礎原料,可極大帶動周邊區域形成精細化工、新材料等石化下游產品產業集群,促進新疆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
“石化下游和新型煤化工項目對行業經濟的拉動已開始顯現。中石油、中石化在新疆油氣生產量將恢復到高年份水平,一批已建成的石化、化工項目將推動行業產值和效益大幅增長,以園區為載體和平臺,新疆發展石油化學工業的前景廣闊。”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王永明說。
6月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了《新疆原油天然氣資源稅改革若干問題的規定》,指出新疆原油、天然氣資源稅從6月1日起實行從價計征,稅率為5%。“新疆原油、天然氣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后,西北油田分公司預計每年增加地方稅費收入3億多元,中石化將為新疆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中石化副總裁、西北油田分公司總經理焦方告訴記者。
發揮帶動作用
助力地方經濟騰飛
正如焦方所言,石油石化產業的發展為新疆各地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天山腳下的拜城縣,曾經是名不見經傳的邊陲小縣,2004年開始依托西氣東輸主力氣田的開發,全力打造“中國天然氣之都”。“國家實施"西氣東輸",拜城推進"東產西哺"。"反哺"效應日益顯現,去年縣財政收入達4.26億元,在2005年的基礎上翻了三番。”拜城縣委書記高克平介紹。
在增加稅收的同時,石油石化產業拉動經濟增長,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明顯顯現。在發展油氣業務的同時,中國石油積極開展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投資建設水利、生態環境等工程。1994年以來,對新疆6個縣實行定點扶貧,累計投入資金上億元,培訓干部和貧困農牧民技術骨干上千人,使幫扶的貧困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和財政收入翻了兩番以上。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依托資源優勢
加速產業發展
“石油和化工行業雖然去年形勢不夠樂觀,但今年前兩個月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63.15億元,同比增長14.3%,實現了開門紅。”自治區石油和化工行業辦公室主任王曉寧說。據了解,今年新疆油氣產量將爭取恢復到高年份的水平,力爭生產原油2750萬噸,同比增長9.2%,生產天然氣26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1%,原油加工量2200萬噸,同比增長22.9%。
新疆有34個盆地,近年來,塔里木、準噶爾和吐哈三大盆地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又取得新突破,中石油塔里木油田新增油氣儲量創歷史新高,中石化塔河油田已成為中石化第二大油田,同時億噸級的稀油油藏的發現也為今后原油產量持續增長提供了保障。到2008年,新疆已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0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1.4萬億立方米。
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是新疆石油石化產業的主力軍之一,2009年實現營業收入2174億元,上繳稅費272億元。總經理蔣潔敏表示,中國石油在疆油氣業務實現了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目前,共有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吐哈油田和獨山子石化、烏魯木齊石化,以及涉及管道、銷售、運輸、工程技術服務等業務的11家企業。截至2009年底,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0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1.3萬億立方米,具備了進一步發展的資源基礎。
延伸產業鏈條
建設產業基地
新疆對石油石化產業的定位非常明確————建設國家最大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重要的原油戰略儲備基地、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及化肥(氮肥、鉀肥)生產儲備基地和國家能源陸上安全大通道。為此,自治區先后批準鄯善、庫車、克拉瑪依等13家園區為自治區級石化、化工園區,按照發展石油石化下游精細深加工,延伸產業鏈的要求,這些園區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規劃環評等都已基本完成,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展開。
在此次建設大潮中,我國西部大開發標志性工程、國內最大的煉化一體化工程中石油獨山子石化公司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于2009年9月21日建成投產。該工程的投產將有利于石油石化行業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加快結構調整、增強國際競爭力。同時,獨山子石化的帶動作用也很明顯,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每年可提供617萬噸煉油產品及295萬噸化工產品。部分產品作為延伸新疆石化產業鏈基礎原料,可極大帶動周邊區域形成精細化工、新材料等石化下游產品產業集群,促進新疆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
“石化下游和新型煤化工項目對行業經濟的拉動已開始顯現。中石油、中石化在新疆油氣生產量將恢復到高年份水平,一批已建成的石化、化工項目將推動行業產值和效益大幅增長,以園區為載體和平臺,新疆發展石油化學工業的前景廣闊。”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王永明說。
6月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了《新疆原油天然氣資源稅改革若干問題的規定》,指出新疆原油、天然氣資源稅從6月1日起實行從價計征,稅率為5%。“新疆原油、天然氣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后,西北油田分公司預計每年增加地方稅費收入3億多元,中石化將為新疆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中石化副總裁、西北油田分公司總經理焦方告訴記者。
發揮帶動作用
助力地方經濟騰飛
正如焦方所言,石油石化產業的發展為新疆各地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天山腳下的拜城縣,曾經是名不見經傳的邊陲小縣,2004年開始依托西氣東輸主力氣田的開發,全力打造“中國天然氣之都”。“國家實施"西氣東輸",拜城推進"東產西哺"。"反哺"效應日益顯現,去年縣財政收入達4.26億元,在2005年的基礎上翻了三番。”拜城縣委書記高克平介紹。
在增加稅收的同時,石油石化產業拉動經濟增長,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明顯顯現。在發展油氣業務的同時,中國石油積極開展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投資建設水利、生態環境等工程。1994年以來,對新疆6個縣實行定點扶貧,累計投入資金上億元,培訓干部和貧困農牧民技術骨干上千人,使幫扶的貧困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和財政收入翻了兩番以上。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