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方真研究員為首的課題組在小桐子生物柴油連續化生產新工藝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農業工程學報》和《石油化工》等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申請專利兩項,授權專利一項。
版納植物園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在小桐子的油性成分分析與動力性能試驗等方面開展研究。到21世紀后,該園又在種質資源收集與評價、新種質創制與新品種培育、高產栽培、分子轉基因育種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研究,目前已在新品種選育、高產栽培等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小桐子作為最有潛力的生物柴油原料植物,備受國內外關注并被廣泛研究。小桐子油酸值較高,如果直接催化制備生物柴油,則原料利用率低,且不易長期保存。為了提高小桐子油的利用率,降低生物柴油制備過程的生產成本,增強小桐子生物柴油的穩定性,實現小桐子油制備生物柴油的連續化商業生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能源組方真研究員和鄧欣助理研究員等人在大量試驗的基礎上,提出以小桐子油為原料兩步法制備生物柴油的新工藝,即利用超聲波輻射傳遞能量,直接作用于反應底物分子,使之劇烈震動。該工藝能顯著提高反應速率、縮短反應時間、降低能耗,與其他制備工藝相比具有較為顯著的優勢。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