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9月24日訊(記者聶元劍攝影報道)經群眾舉報,海口工商局白沙工商所在文明東路嶺下村查獲一家無證無照的大型“黑”豬油提煉廠,這家“黑”豬油提煉廠當時正組織了不知從哪里收購來的大批肥豬肉,用2口大鍋在燒得很旺的爐灶上提煉豬油。肥豬油味四處飄散,讓不少路人感到惡心難聞。
群眾舉報: “黑”油廠氣味籠罩居民區(qū)
居住在海口文明東路嶺下村的陳先生等居民多次打電話向媒體反映:嶺下村里有一家無證照的“黑”油廠,每天燒火提煉豬油,對周邊的居民影響極大。
陳先生說:該油廠位于嶺下一村98號對面,緊鄰其周邊居民有數百戶之多。該油廠不顧周邊居民的強烈反對,于10多年前就在這里開始燒火煉油工作。他們每天要從外面收購大量的豬肥肉到這里煉油,煉出來的油又不知拿到哪里去銷售。
這個煉油廠給周邊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由于這里沒有采取除煙除味的措施,里面的人在煉油時常打開大門,讓里面的熱氣、豬油味、油煙等向外擴散,結果讓周圍充滿了豬肉味道。這樣的味道聞久了,讓人十分難受和惡心。
居民們曾多次向政府有關部門投訴無果,隨后居民們了解到:該油廠的《營業(yè)執(zhí)照》等證件于2009年8月2日到期。在新的《營業(yè)執(zhí)照》沒有辦下來的情況下,該油廠一直在不停地煉油,成為了一家“黑”煉油廠。
為此,陳先生等居民強烈要求有關取締這家“黑”煉油廠,還周邊居民一個干凈的生活環(huán)境。
記者暗訪: “黑”油廠一天至少煉1000斤
今天上午,記者根據舉報人陳先生的指引,找到了這家豬油提煉廠。這個廠其實就在一處民房里,它沒有門牌也沒有懸掛廠名,記者在其過期的《營業(yè)執(zhí)照》上看到其原來的名字為:海口美蘭仁霞煉油坊;地址為嶺下村60號。其經營范圍及方式為:豬油提煉(憑許可經營)、零售、加工等等,《營業(yè)執(zhí)照》有效期為:2001年8月2日至2009年8月2日。
當時里面的工人正用三輪車運了數百斤肥豬肉到這里煉油。一些肥肉臟臟的亂亂的,與我們平時在菜市場買的肉相差較大。
一邊的火灶里正燒起了大火,灶上撐起了2口大鍋正在煮肥肉提煉豬油。這個煉油點四處臟兮兮的,鍋里的油和肥肉、泡味混在一起。濃濃的豬油味從屋里吹到屋外,聞久了讓人頭昏腦漲。
記者:“你們這些煉油的豬肥肉是從哪里來的?有人說里面有病豬肥肉,是這樣的嗎?”
工人:“沒有,我們是從別人哪里收購的肥豬肉,花1.3元/斤。”
記者:“有人說你們提煉的豬油賣到了海口的一些餐館,有這樣的事情嗎?”
工人:“我不知道賣到哪里去了,你要去問老板。”
記者隨后與工商人員向該“黑”煉油廠詢問這些豬油的去向時,老板堅決否認自己煉的豬油賣到了餐館。他稱豬油賣給文昌一家公司作飼料。
這位老板還向工商人員介紹:平時,這家煉油廠一天煉豬油1000斤左右。
工商行動: 貼封條查封“黑”煉油廠
記者于今天上午向海口美蘭區(qū)白沙工商所進行了舉報,工商人員趕到現場后,要求該煉油廠的老板吳某提供辦廠煉油的有關手續(xù)。
吳某向工商人員提供了一份《個體工商戶營業(yè)執(zhí)照》,該執(zhí)照已于2009年8月2日過期。吳某向工商人員表示:他還沒有辦好新的營業(yè)執(zhí)照。
工商人員表示:辦理這樣的煉油廠要經動檢和技術監(jiān)督部門的批準,頒發(fā)《工業(yè)生產許可證》才能生產。否則就是違法。工商人員要求吳某提供《工業(yè)生產許可證》,吳某不能提供。
工商人員表示:吳某經營的這些豬油煉油廠是無證無照的“黑”加工生產點,要對其進行取締。工商人員隨后要求吳某馬上停止生產,并于第二天到海口美蘭工商局接受調查。
工商人員隨后對這家“黑”煉油廠貼上了封條進行查封。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fā)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