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對石油資源需求的不斷增加,中國油企都在努力通過并購和增大現有油氣田的開采以增加產量。近日,當英國石油公司(BP)還在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原油泄漏事故付出代價時,中國油企又有“行動”傳出。
據外電報道,中海油可能會以10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BP所持阿根廷能源公司Pan American Energy(泛美能源公司)高達60%的股份。
無論BP所面臨的境況如何,對于全球其他石油巨頭企業而言,這都是借機擴張資源版圖的絕佳機會。
102億美元的并購
泛美能源公司總部位于阿根廷,是阿根廷第二大油企生產商、第一大原油出口商,也是阿根廷增長最快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其產量在阿根廷原油總產量中所占比例大約為17%。
然而,美國墨西哥灣的原油泄漏事故,卻把BP推上了絕路。現在,留給BP考慮的時間已經不多,未來18個月內,BP需要完成銷售最多300億美元資產的交易,為漏油事故作出賠償性支付。
今年3月,中海油曾斥資31億美元收購阿根廷石油和天然氣公司BridasEnergyHoldings全資附屬公司BridasCorporation(下稱Bridas)50%的股份。Bridas在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等地都擁有石油業務,其中就包括在泛美能源公司中所持有的40%的股份。而此次BP出售的正是余下的60%的股份。
也就是說,中海油以31億美元獲得了泛美能源20%的股份。按上次交易的估值計算,BP所持泛美能源余下60%股份的價格約為93億美元。而此次市場傳出中海油報出102億美元的價格,比上次交易價高出約10%。
“獲得控股權付出的價格一般要比參股付出的價格有所溢價,這也算符合國際慣例,但也從中可以看出,盡管BP是在危機中出售資產,但依然很強勢,中海油沒有占到什么便宜。”一位石化分析師說。
不過,對于中海油來說,如果拿下泛美能源的控股權,將為其“南美戰略”打下一個堅實的根據地。
目前,除泛美能源之外,中海油正與中石化分別競購巴西石油新貴OGX公司坎普斯盆地一塊海上油田20%的股權。
而來自美國花旗的研究報告還稱,為了增加勝算的可能,中海油很可能將尋找一位合作伙伴共同參與競購,而美國西方石油公司、法國道達爾公司以及剛剛收購BP資產的美國阿帕奇公司都有意與中海油合作完成這筆收購交易。
并購前景模糊
對于BP及中海油兩大石油公司來說,二者早就非常熟悉。就在本月13日,BP公司宣布,其購買位于南中國海珠江口盆地的42/05區塊部分股份已經獲得中國政府批準,未來這些區塊的作業和權益分成都將與中海油合作進行。在此之前,兩家公司已經有過多次合作,其中包括二者成立的合資公司——主營LNG的廣東大鵬液化天然氣公司。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這項看似水到渠成的交易將會被輕易達成。
上述業內人士稱,政治因素是阻礙中海油順利收購該項目的一個重要方面。作為國家石油公司,阿根廷稅法將限制中海油收購更多的資產。
記者致電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他拒絕對此事發表任何評論。但在前不久舉辦的某能源論壇上,當被問到中海油是否對BP股份感興趣時,陳衛東稱:“我不認為這會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并表明這是其個人觀點。
也有中海油內部人士對收購表示反對意見,并稱“收購泛美能源公司60%股份,選擇獨立經營這部分資產并非明智之舉。”
近幾年來,國內石油公司一直都在積極尋求擴張海外油氣資源。
2006年之前,中海油在對外并購上曾走在國內石油公司前列,其中以并購優尼科在國際上打響了知名度。也正是在優尼科收購戰鎩羽而歸后,中海油的海外收購力度開始明顯減弱,特別是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兩大石油巨頭頻頻出海之際,中海油始終以穩健為綱,保持低調。
近段時間,中海油再次在海外收購上發力。“這兩年與國內同行相比,中海油更加追求穩健,擴張速度稍微慢了一些,而近期其對外戰略也明顯再次轉為積極。”一位業內觀察人士說。
“今年上半年中海油經營現金流量增加一倍,公司資本充足,有足夠財力繼續進行海外收購,包括BP公司的阿根廷油氣資產。”上述人士說。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