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名單在網絡上炒得沸沸揚揚,它不是什么金牌榜,也不是什么影視娛樂排行榜,而是“中石油”連續被抓的各地分公司的貪官名單。在中石油內部,工程建設、物資采購、產品銷售、招標投標等部門歷來被認為是最“肥”的部門,因為這些部門的負責人掌握著“業務處置權”。正是這些權力讓他們擁有了相當大的尋租空間。其中,在物資采購上大吃回扣是中石油分公司某些官員重要的生財之路。
王賢瀘的落馬正是因為涉及油品銷售環節收受賄賂等問題。2006年,王賢瀘擔任中石油黑龍江省銷售公司總經理一職,當時正趕上全國大面積鬧“油荒”,手握實權的王賢瀘把油批給誰就意味著讓誰賺錢,一些識趣的民營加油站經營者都向他送上了自己的一點“小意思”,一來二往,他的胃口越來越大,收受了大量現金和名貴禮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黑龍江民營油商認為:“有些人早晚得出事。在鬧‘油荒’的時候,中石油、中石化的油品銷售公司掌握著決定民營加油站生存與否的油源。只有‘孝敬’好這些公司的領導,民企才能生存下去。”
就這一點而言,國內兩大石油巨頭對成品油的控制權,恰恰是導致高管落馬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如果壟斷不放開,使得尋租的空間依然存在,類似的貪污腐敗也必定難以根治。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