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油田“智能化”戰略細節首度披露
克拉瑪依市首次引入國際化咨詢團隊,規劃“智能油田”新十年。
半個世紀,足以改變中國人對克拉瑪依的定義。這個老牌超級工廠,現在更愿意被貼上“智能油城”的標簽。
這座極具共和國特色的老工業基地起步于1955年。那一年的10月29日,共和國第一口大油井在克拉瑪依完鉆、噴油。先有油田后有行政市,三年后這里建起了一座克拉瑪依市,取名自維語中“黑油”的意思。
城市和油田,在當地人的概念里是分不太清的。新疆油田公司數據中心辦公室主任王輝告訴記者,曾經這里90%的市民都是油田職工,一個大廠承載了幾代石油人的繁衍生息;市長行使著所有職權,但在外并不常稱自己為市長,只說是“新疆油田管理局局長”。
直到今天,克拉瑪依市還沿襲著這個不成文的規矩,現任克拉瑪依市市長陳新發,便同時擔任新疆油田公司(下稱“新疆油田”)總經理。前任市長王宜林亦是如此。
“市長兼總經理”陳新發目前面臨的危局是,在2009年開始工業GDP增量連續下滑的態勢下,仍想帶領這座城市走向世界。為了達到“世界級石油城”這個目標,陳新發選擇了新疆油田公司為突破口,實行“智能油田”戰略。
陳新發拉開了一場革命的序幕。
多數人的擔憂
2010年5月中旬,被看成是新疆油田新革命的智能化建設悄然開始,而面向全球的項目招標則是重要一環。
新疆油田數據中心軟件總工程師李清輝是這次招標的組織者。幾輪討論會下來,他更堅定了“信息化能讓革命成功”的想法。在他看來,“智能油田計劃”將會使公司勘探、開發、生產和管理等環節發生巨變,但最終前景是光明的。
不過,新疆油田勘探處處長曾軍并不那么樂觀:“由于勘探工作的不確定因素太多,智能化在勘探環節不一定能發揮優勢。”
事實上,還有各方對更多層面的擔憂。“信息化是要革一幫人的命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樊會文曾拋出過這個觀點,每次信息化建設的推進,都意味著對公司既有利益格局的改變甚至顛覆。因此,困難和障礙也將接踵而至。
據《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了解,新疆石油從1987年開始在建設“數字油田”上大施筆墨,截至目前已建設了118套軟件,供掌握整個油田的生產運行情況。這些系統分別由多個部門主導設計,系統掌握的核心數據也大多囤積在各部門內部。
“118套”的數字聽起來雄壯,但卻給“要求一體化作業”的“智能油田計劃”帶來了難題。好比操著各省方言的能言善辯者一起開會,主持人反倒沒了用武之地。“部門之間數據互聯互通難,領導協調難,確實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難題。而且國內外并沒有太多借鑒案例。”對此,李清輝并沒有回避。
如同十多年前引領數字油田一樣,如今新疆油田的智能化建設難度可想而知,引入IBM也僅僅是個開始。
尷尬的輪回
新疆油田的信息化建設始于小打小鬧。17年前,新疆油田組織大量勘探、開發人員對相應數據進行歸類、整理、入庫,由此在國內石油石化領域首創“數字油田”的消息便不脛而走。
不過,隨后兩年新疆油田曾一度陷入被動。那就是系統開發的速度始終趕不上需求的變化,于是搭建數字油田平臺成了難以回避的問題。李清輝對記者解釋說:“我們的辦法是基于統一標準,搭建統一平臺,實現油田各領域應用系統功能的集成和共享。”
目前,這個平臺已經升級至6.0版本,上面118套應用系統涵蓋了油田勘探開發和經營管理的不同層面,形成了巨大的網狀數據查詢檢索和應用體系。這些系統涉及上萬種功能,也給新疆油田節省了大筆成本。
“單單一個GIS(地理信息)系統,就可以使原來的管道改造工序從耗時20多天變為兩三天。”在李清輝看來,GIS系統的優勢在于可以直接在計算機上模擬現場,從而選出最優方案縮短時間。如果方案設計得好,不關井便可完成管道改造。而以前,關一次站庫就要損失一萬噸油。與此類似,其他信息化系統的投入使用使得人力成本等大為減少。
盡管如此,新疆油田的信息化建設還遠沒有完成使命。2009年,陳新發帶領新疆油田提出了“實現管理決策智能化”的發展主題。而來自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石油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目前國內油田大多處于“數字油田”階段。“與其他油田相比,我們所提出的智能油田的概念是比其他油田走得要快一些。”李清輝不免興奮起來。
然而如今看來,原有的數字油田平臺又顯得落伍了。
繞不過的兩道坎
中科院院士李德仁對油田數字化和智能化有個形象的解釋:“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秀才不出門,能做天下事。”據介紹,智能油田具有事前預警的特性,與事后維護操作處理相比,可縮短75%~90%解決復雜問題的時間,降低20%的損失。
不過,由于智能油田在國際上可參考的案例很少,挑戰巨大。負責新疆油田項目的IBM公司項目經理喬智君向記者解釋,清晰的目標和數據一體化是智能油田實施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兩大難題。據此,李清輝打算把實施重點放在“實現人工智能”和“打破固有觀念”上。
首先,由于智能油田此前并沒有清晰的定義和標準,沒有人清楚實施到哪種程度才算真正的智能化。如同十多年前數字油田遭受質疑一樣,很多人并不理解智能化,認為這是很遙遠的事情。這便給執行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曾軍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勘探中講協同辦公,它算不算一種智能化,還不清楚。所以,關于智能化的目標,我們也一直在爭論。”
其次,智能化需要協調眾多部門,帶來實施難度。“顯然不是靠ERP就可以實現油田增產、穩產的,它只是一個輔助手段。”喬智君表示,勘探有利于增產,開發生產則利于穩產,但是這兩個部門之間業務內容差異大,自然統一協調起來難度就很大。
比如,同樣看待一個油層,勘探人員、開發人員和生產人員的角度是不一樣的,因此所需要的模型和數據也不一樣。
僅三個部門對模型就有三種需求,擴展到開發不同業務的新疆油田、大慶油田、吐哈油田公司,事情將更加復雜。
所以,要做智能油田,必須要求勘探、開發、生產一體化,而國內外油田大多做不到這一點。在喬智君看來,只有不同部門先走出了第一步——共享數據,才能發現數字之間的規律,充分發揮智能化的優勢。
“智能油田計劃”還有多少繞不過去的坎?
在面對《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上述提問時,新疆數字油田元老李清輝沉默了一會兒。“智能油田更復雜,工作人員原有的觀念、習慣和知識結構都將面臨改變。”李清輝說出了自己最大的擔憂。
盡管新疆油田在信息化建設方法、管理模式、技術路線上已有十幾年經驗,做起項目來已是輕車熟路,但是李清輝還缺一幫人,一幫既懂IT又懂勘探開發業務的人。
在建設“數字油田”時,公司對IT部人員勘探、開發方面的專業知識要求不高,只要把數據“拿來、存好”就行了。但是做智能油田則需要IT人員深入到業務當中去,不懂勘探、開發就不可能運用智能化手段解決問題。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智能化技術的突破,目前,商業智能(BI)在國內外都是一種急需攻關的新技術。相比之下,之前相對完善的平臺和系統到了智能油田階段,就起不到關鍵作用了。
對此,曾軍也告訴記者:“勘探工作上,需要隨機應變的東西太多,目前智能化技術尚不成熟。但是,在生產車間這種要求流程化、程序化的部門,BI實現起來會比較簡單。”
十年計劃浮出水面
沒有現成經驗,現實又困難重重,新疆油田將目光轉向了國際合作。于是,全球范圍內的招標便開始了。
5月15日,在全球六家競標企業中,新疆油田最終選擇了報價最高的IBM公司。喬智君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IBM被選中的最大原因是他們所推廣的“智慧的地球”理念,與新疆油田的智能化理念是一致的。“過去新疆油田都是自己來作規劃,讓專門的咨詢公司介入,這還是第一次。”
新疆油田隨即成立了一個“智能油田”規劃工作組,成員包括IBM咨詢團隊,新疆油田信息中心、科技處,以及勘探、開發、生產等部門的負責人。其中,IBM負責以調研、訪談的形式向新疆油田提供分析報告和規劃方案,工作組負責評估,雙方隨后進行合作修改。
據《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了解,隨著IBM咨詢團隊的加入,新疆油田智能化工程也正式啟動,預計2020年完成。
目前,智能油田項目正處于前期的規劃階段,因此未來5~10年的建設藍圖也即將浮出水面。
按照項目組獨家提供給《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的資料可知,新疆智能油田計劃將重點打造“8233工程”。所謂的“8233工程”即:建設油田生產8個專業應用(戰略決策、勘探、油藏管理、生產管理、油井管理、井場、生產保障、儲運),建立2個管理中心(面向管理的一體化運行中心,面向IT、基于云計算的數據中心),升級3類基礎設施(全面的傳感網絡、自動采集與控制設備、先進的IT基礎設施),創建3種協同環境(自動操控環境、主動優化環境、虛擬專家輔助研究環境)。
喬智君提示“8233”里的“2”是最具有突破性的環節。首先,實現智能化所有目標,都要歸結于一體化——比如,當勘探的時候,勘探部門首先就要考慮到這些數據如何能利用到開發部門的工作上。其次,云計算在這里將得到應用突破。
接下來幾年,李清輝會分三步往前推進“智能油田計劃”。第一步,建立油田地質模型和生產業務模型體系,實現對油藏和生產過程的自動監測、分析、預警和優化;第二步,建立專家知識管理體系,實現智能化的知識共享和研究協作;第三步,建立綜合決策支持體系,實現生產部署、調控的智能化。
按照克拉瑪依的計劃,“智能油田”戰略全部規劃將在今年11月底完成,而這只是陳新發將克拉瑪依打造成“世界級石油城”的序曲。
新疆油田“智能油田”計劃軌跡
2002年
檔案資料桌面化。近50年的克拉瑪依油田歷史數據一朝入庫,員工可按權限查詢檢索。
2003年
業務工作桌面化。數萬油田職工開始使用辦公自動化系統(OA)。
2005年
油田現場桌面化。整個油田現場可在電腦上模擬出來,管理者可以直接用電腦指揮作業。
2006年
數據正常化。實現標準全覆蓋、流程全建立、職責全落實、人員全到位、系統全暢通、硬件全配齊。
2007年
系統集成化。每個部門100多套應用系統第一次一體化集成。
2008年
生產自動化。將生產過程中已經產生的自動化數據全部入庫,做到重點現場實時監測。
2009年
克拉瑪依市工業GDP增量首次出現負增長。
決策智能化。在數據不斷豐富的基礎上,對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和綜合統計,輔助油田管理和決策。
2010年
推進油田現場和管理過程的可視化管理,將數字油田向智能化油田推進。
2010年5月18日
新疆油田智能化建設的全球性招標工作結束。
2010年7月30日
與合作伙伴IBM制定出新疆“智能油田”建設藍圖浮出水面的時間表。
2010年11月底
“智能油田”戰略規劃與實施細則確定。
2011~2020年
新疆油田采取“三步走”戰略,逐步實現智能化油田。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