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對此,中國兩大成品油供應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有關負責人18日表示,將全力增加柴油產量,確保敞開供應。
中石化有關負責人對新華社記者說,目前中石化所有煉油裝置都在滿負荷運行,11月煉油裝置負荷率將達100.6%。此外,前期安排的20多萬噸進口柴油資源已陸續到貨,將有效緩解供應緊張。中石化還通過控制下游化工裝置負荷,頂出乙烯原料柴油組分,增加柴油生產。預計通過該方式11月增產柴油8萬噸。同時啟動市場供應緊張的庫存應急預案,保證柴油供應。企業內部則通過激勵機制鼓勵生產企業增產柴油,通過調整煉油工藝,11月增產8.5萬噸。
針對國內柴油市場偏緊的形勢,中石化此前宣布通過滿負荷安排原油加工量,優化分企業、分裝置加工方案,優化化工原料,深入挖潛,以及推遲煉廠檢修等五項措施全力做好市場資源保障。
“通過這些措施,目前部分地區供應緊張局面已有所緩解。預計隨著資源供應力度的進一步加強,柴油緊張局面將進一步緩解。”這位負責人表示。
他說,針對市場供需緊張的形勢,中石化目前的重點是保河南、安徽、河北的“三秋”用油供應,并加大對江蘇、浙江、湖南、湖北等柴油資源供應薄弱地區的柴油供應。同時加強從沿海到沿江,從煉廠到市場的調運。
中石油有關負責人18日表示,連日來,中石油通過優化資源配置、積極組織進口等措施,努力增加市場柴油供應。
一是保持滿負荷生產,增加柴油供應。11月安排加工量1220萬噸,同比增加96萬噸,日加工原油達到創歷史的40萬噸以上,12月將繼續保持滿負荷生產。進一步優化原油配置和工藝流程,通過中間原料和半成品調和優化、改變餾分切割點、開足延遲焦化、加氫裂化裝置、優化乙烯原料等措施,努力提高柴油產量,日產柴油達16.8萬噸,比10月份日增產柴油1萬噸。
二是優化配置,增加供應緊張地區的資源投放。調增東北柴油20.6萬噸到浙江、江蘇、山東、安徽、兩湖等地區,進一步優化蘭州、咸陽、慶陽等西部煉廠資源流向,增加陜西、川渝等地區柴油供應5萬噸。
三是積極組織進口。目前已安排進口柴油3.5萬噸,同時繼續研究從國際市場籌措資源,以備緊急之需。
四是確保冬季低凝點柴油供應。逐廠落實各煉廠低凝點柴油生產,努力提高低凝點柴油供應能力,11月安排低凝點柴油產量160萬噸,可有力保障北方需要。
五是加強調運組織。利用烏蘭、蘭成渝、蘭鄭長等管道加快資源外運,安排11月管輸量100萬噸以上。在鐵道部支持下,強化對內蒙古、四川等困難流向的運輸。協調國內主要航運企業,將部分外貿大船調回國內,增強海上運力保障。
六是突出重點需求用油。按照“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要求,努力滿足農用、公交、物流運輸等用油需求,保障好大型工礦企業、基建工程以及電力、機車、民航等重點行業。
七是強化現場服務和管理。進一步強化加油站和油庫現場管理,優化班次運行和作業時間,引導車輛有序加油,維護工作秩序和安全平穩運行,保證服務不下降。
八是加強對市場運行的監測和協調。公司總部強化對產運銷的協調組織,各銷售企業主要領導親自負責保障市場穩定供應,各級業務人員24小時值班,實行日動態報告制度,完善應急預案,及時處置突發事件。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