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山東省濱州市非法“小煉油”泛濫,記者暗訪,揭開當地如何用廢輪胎、編織袋煉制柴油的秘密。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自10月份以來蔓延全國的“柴油荒”至今沒有緩和的跡象,暴利面前,山東地下非法煉油作坊死灰復燃。這些非法“小煉油”日進斗金,從生產、加工到流通環節,構織成一條完整的非法利益鏈條。
從濱州惠民縣城出發,一路往北,大約半個小時后,就會來到惠民、慶云、陽信三地交界處。在這里,細心的人們會發現道路兩側是垃圾遍地,黑色破舊的輪胎堆集成小山模樣,專門收購廢舊輪胎、編織袋的廢舊物品收購點大量集中于此。
收廢品人員:早先沒建起來就是收破爛了。
記者:您是專門收自行車輪胎的,會專門送到他們油廠嗎?
收廢品人員:他們煉這個,造價就高了。
一位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實際上,這里收購的大量廢舊輪胎只會有一個用處,那就是送往附近遍布各個隱蔽場所的非法煉油作坊。在這個叫做周商村的附近,就有一個規模較大的柴油煉制點。
大約有10間房子那么大的地方,6個用土石壘制、粗糙的煉油罐矗立著,下面是氣爐,煙囪里冒著黑煙,沾滿黑色油污的編織袋堆在一邊,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味道,嗆得人頭暈腦漲。
從工人的口中得知,這處煉油點算是周圍較大的一處,裝爐量達到了60噸,也就是說,從開始裝料、點火,經過20余天一個周期的煉制,會煉出60噸左右的柴油,在這二十天里,火不能滅,晝夜不歇。至于煉制出的柴油,分3個品次,工人們把它們分別叫做前爐、中爐、后爐煉出的油,前爐的最好,中爐稍差,后爐的油非常地混濁,渣滓多,色澤差。當記者詢問到煉制柴油的原料問題時,1名工人這樣說道:
記者:原料都是輪胎?
工人:不是,也有原油袋子,就是袋子放到油里沾了之后,在爐里煉出柴油來。
記者:主要是廢袋子?
工人:對。
記者:我看這邊有很多收輪胎的?
工人:有用輪胎煉油的,用輪胎煉的油更不行。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道出了土法煉油原料的秘密。
業內人士:輪胎也可以,但煉的油質量會差點。
記者從這些工人的口中得知,土法煉制的柴油每噸原料成本在2000元左右,再加上人工費也不會超過3000元,現在這些柴油的市價在7000元左右,也就意味著每噸的純利潤至少有4000元,這個煉油作坊按保守估算每月有60噸的產量,他們每月的凈利潤就有24萬元。
記者:這種油多少錢?
煉油老板:柴油價老高了,你要啥樣的?要好的?
記者:肯定是能用的,能燒的那種。這一種油多少錢?
煉油老板:7000多元。
記者:我聽說咱們這油還得洗才能用嗎?
煉油老板:你可以去問一下,一些加油站直接拉了這些油,不洗。
盡管這位馬老板稱他們煉制的柴油可以直接使用,但事實上,這些經過土法煉制的柴油必須經過進一步的提煉加工才可以作為發電、運輸的動力,他們把這個過程叫做“洗油”。記者在附近一個叫做流波塢鎮的地方,找到一家專門搞洗油業務的點。這里的張老板告訴記者,經過洗煉后的油每噸在7500元左右,他們的生意一直很好,最近更是供不應求。
這些土法煉制的產品,甚至是經過精洗過的柴油與正規的柴油有何不同呢?記者聯系到的上述業內人士。
業內人士:一是味道去不了,別說是土煉油,甚至一些小的煉油裝置,脫硫都不好,氣味不行。第二是顏色,正常是船舶用油,一般不會用于農用機械和汽車。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