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于4月7日凌晨上調了成品油價,這是今年以來的第二次調價,自此,國內多個城市的汽油零售價突破每升8元。盡管為減輕油價上漲的負面影響,國家加大了對成品油價格的調控力度,壓縮了成品油價格上漲幅度,并適當推遲了調價時間,但毋庸置疑的是,高油價仍將影響經濟運行和人們的生產生活。
隨著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逐漸接軌,我國已逐漸進入高油價時代。在這一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是抱怨,是抵制,還是積極地做出改變?
石油是一種基礎性的資源,無論是農業、工業、服務業,還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石油或石油制品。因此,油價的調整對公眾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隨著油價的不斷攀升,不少人難免心生怨氣。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汽車消費市場的擴大,我國的石油消費量越來越大。去年我國進口原油2.39億噸,同比增長17%,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55%,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和消費國,石油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雖然關于地球上的石油還夠人類用多少年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但無可爭議的是,終有用完的那一天。經濟規律決定了石油資源越少,價格就越高。對高度依賴進口石油的我國來說,油價上漲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是不可避免的。
抱怨并不能抑制石油資源的日益減少,當然也不能抑制其價格的上漲。在這種情況下,寄希望于采取調控手段去抑制油價上漲,不如更多地考慮減少成品油使用,踐行更加綠色的生活方式。
高油價下,人們應該更加理性地消費,切勿盲目跟風。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認為,從城市日益擁堵等方面也可以看出,人們購買汽車代步出行的愿望仍然很強烈,其實這并不是一種理性的消費方式。目前,公交車仍然承擔了一個城市大部分的運輸職能,從乘坐價格上看,城市公交車仍然是以公益性為主,更多的人乘坐公交車既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又可以降低出行成本。
面對高油價,要加快建立各方合理分擔油價上漲成本的機制,不能把油價上漲的成本都轉移到最終的消費者身上。根據以往的經驗,油價上漲往往會成為各種產品漲價的萬能理由。企業應該更多地從技術工藝上下功夫,降低能耗,盡可能多考慮在自己這一環節消化漲價成本,而不是直接將油價上漲的成本一環一環地傳遞下去。高油價不僅需要普通老百姓的綠色生活,更需要生產者的綠色生產。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