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石油價格走高,國內成品油價格供應緊張,價格上漲壓力大的情況下,按理說中石化此舉應該受到民眾、消費者肯定。然而,粗略看一下各網站這條消息后面的留言,贊美、肯定聲音幾乎沒有,而質疑、質問甚至譴責之聲覆蓋了整個留言板。有網友說,國內石油供應如此緊張,而中石化竟然還在出口,太不道德;有人說,中石化為了一己之利竟然什么都能干得出來;更有網友直言:在天價酒、豪華酒店門等纏身之下,中石化此舉是為了轉移公眾視線,等等。看到此消息后,筆者也有許多疑問、疑惑浮上心頭。
按照發改委的說法,我國石油海外依存度已經上升到56%。國際油價飆升,大量進口石油必然導致國內油價不斷上漲。這是國內油價屢次提高的主要原因。而且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完全是根據國際石油價格單方面波動而決定國內油價漲與落。筆者此前就質疑過,這個定價機制殘缺之一是忽略了國內開采的、供給市場的46%低價成品油價格,完全按照進口高價原油價格確定國內成品油價格。現在這個謎團終于被揭開了,原來中石化把國內開采的低價油品都出口賺錢去了。中石化倒是實話實說:盡管成品油出口效益較好。給中石化等壟斷集團戴上“唯利是圖、犧牲國內消費者利益”帽子恰如其分:通過進口石油和大肆提高國內油價賺取進口巨大利潤;又通過國家賦予的開采權,將大量國內開采的低價原油出口,賺取利潤,可謂兩頭賺錢。同時,在國內油價摸高到每升8元,高于美國等大多數國家油價,中石化在國內開采的低價原油在國內高價格銷售存在更大利潤空間時,又宣布停止出口轉到內銷,不但賺取巨大利潤,而且還讓民眾領情、落好。再者,中石化宣布“保留供香港、澳門地區的基本資源需求”,香港油價比內地高許多,利潤空間更大。中石化如意算盤打得真好啊!但請不要把民眾、消費者當傻子,不要低估百姓的智商,已經看出其中玄機和破綻,民眾豈能買賬?
長期研究經濟特別是金融的筆者,總善于從經濟金融角度思考問題。石油這種越來越稀缺資源的大量出口,不但是對國內消費者犯罪,也是對子孫后代的犯罪,而且讓中國在經濟金融上吃虧了大虧。國內石油供應如此緊缺,價格壓力如此之大,按照常理根本就談不上出口,而是要加大開采供給國內,平抑價格。美國石油資源非常豐富,而其國內石油供應主要依靠進口,就是不開采國內地下儲量。最多是在供應緊張時,稍微放開一點海上開采限制。美國把國內石油儲量當作戰略儲備來考慮。而我國不但允許石油壟斷集團們竭澤而漁式大肆開采石油,而且竟然讓其大肆出口,這簡直是不可思議之事。
從外匯儲備角度思考,中國出口順差導致外儲大量增長,已經達到3萬億美元的超水平地步。外儲增加造成的被動貨幣大量投放正在推高國內通脹。沿海一些加工企業是不得已而為之,外來企業本來就是把中國作為加工基地。萬萬沒有想到,中國稀缺的石油資源竟然被石油壟斷集團大量出口,推高外匯儲備。石油集團們只考慮自己的蠅頭之利,豈能明白外儲一邊在推高通脹,使得國內民眾飽受高物價之苦,另一邊美元貶值導致我國外儲大肆縮水虧損啊!這就是一些評論家一直認為,壟斷企業是國內高通脹之禍根的原因,而且壟斷企業正在危害中國經濟,正在使中國利益遭受巨大損失。
當務之急是立即徹底完全停止所有能源資源出口,從根本上來說必須徹底打破壟斷,終止壟斷企業對國家經濟、國家民眾利益的危害。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