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中石化獲悉,盡管成品油出口效益較好,但是為保障國內供應,除保留供香港、澳門地區的基本資源需求外,中石化已從3月份開始全面停止了成品油的出口。與此同時中石油和中海油也計劃暫停出口。而在石油巨頭暫停出口的同時,又有消息稱4月底油價再漲,又讓形勢撲朔迷離。
迎接4月再調油價?
基于中石化同樣的原因,是準備應對“油荒”,還是為了迎接國內4月底可能會再上調的油價?
進入4月,國際原油價格整體價格水平較3月再上新臺階。距上次成品油調價(4月7日)僅隔了十余個交易日,我國成品油調價所參照的三地原油價格加權平均變化率再度觸及4%的調價紅線,市場對5月份國內成品油調價預期再起。在此背景下,國內成品油批發價格被逐步推高,成品油批發價和國家最高零售限價同價甚至“批零倒掛”的現象再度浮現。
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22日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河北、湖南、山東、上海等市場都出現了批零同價的現象,而湖北、河南等市場出現“批零倒掛”。其中武漢石化22日0號柴油報價為8710元/噸,比湖北省最高零售限價(8510/噸)高出200元/噸。鄭州市場,中石油0號柴油報價為8600元/噸,比河南省最高零售限價(8505元/噸)高出95元/噸。
與此同時,在批發價格行情看漲的背景下,批發環節囤油惜售也成了較為普遍的市場行為。
成本高企
民營煉油廠再現“檢修潮”
事實上,除了民營加油站面臨生存挑戰之外,民營煉廠也陷入了高成本之下被迫檢修停產的尷尬境地。據能源研究機構息旺能源統計,2011年一季度我國最主要的民營煉油群體山東民營煉廠平均開工率為44.3%;而到4月中旬開工率降至38.2%。
山東壽光魯清石化有限公司經理侯莊濤告訴記者,原料成本太高,眼下每加工一噸油要虧損150元,山東很多民營煉廠都被迫停產檢修,等到煉油盈利窗口重新開啟時再重啟裝置。
市場供需偏緊
今夏仍需提防“油荒”
“目前我國民營加油站數量占全國加油站總數的近50%,民營煉廠煉油能力占全國煉油能力四分之一。”中石油規劃總院市場營銷所高級工程師丁少恒告訴記者,如果民營這部分供應源關閉,中石油、中石化將面臨嚴峻的保供壓力。
的確,當前民營加油站和民營煉廠面臨的生存危機不容忽視。歷數近年來我國屢屢出現的“油荒”,民營煉廠、加油站關停倒閉往往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觸發整個市場供需失衡。
為了遏制“油荒”苗頭再現,近期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已采取系列保供措施,意在緩解目前國內資源供應偏緊的局面。
專家認為,針對今年市場的特殊情況,有關部門應嚴查成品油價格執行情況,保持合適的“批零差價”,維持加油站尤其是民營加油站經營的穩定。從長期來看,想要破除“油荒”,維持市場供應穩定,必須從根本上理順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向民營企業適度放開原油進口權,提振煉油廠生產積極性。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