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副司長連啟華稱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將在年內推出,在進行價格改革時,將整體考慮控制通脹。根據發改委向油企下發的意見征求稿,成品油調價間隔將縮短,并有可能將定價權下放給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巨頭。
客觀地說,既然市場競爭最終比拼的是質量、服務與價格,對于企業而言,在瞬息萬變、波詭云譎的市場環境下,如何給自己的產品定價,不僅是企業最基本的權利,更是體現企業競爭力的重要環節。
從這個角度來看,假如身為企業,卻連個定價權都沒有,要想調整價格,不僅不能當機立斷,反而還要先經過層層審批,喪失了基本定價權的企業因此而錯失商機,恐將在所難免。
在這一點上,三大油企盡管個個都在全球500強中榜上有名,堪稱世界級牛企,但居然連定價權都沒有,這企業當得還真是徒有虛名,甚至相當窩囊。
另一方面,三大油企調價需要經過發改委的審批,對于發改委來說,固然是大權在握。但正所謂“白天不懂夜的黑”,大家只看到發改委的權力大,卻從未體諒過發改委權力背后的痛楚。事實上,成品油定價權對發改委而言,其實也是不折不扣的燙手山芋。
現實中,每次成品油價格的調整,無論是油價上調也好,下調也罷,發改委不僅不落好,甚至幾乎從不例外地成為眾矢之的。既然如此,將成品油定價權下放三大油企,不僅是企業定價權的歸位,發改委更可以借機拋掉“燙手山芋”,倒也不失為兩全其美的好事。而對于公眾來說,既然長期不滿于發改委對于成品油定價的管理,如今發改委主動交權不干了,要說也是在順應民意。
誠然,市場經濟,定價權當然應該由企業自己說了算,別人并無從置喙,既然發改委摻和成品油價格,常常落得個出力不討好的下場,成品油價格定價權的易手,自然也就不無必要。不過,對于發改委“撂油價挑子”的打算,一向對發改委頗有微辭的網民,似乎并未歡呼雀躍,反倒更加憂心忡忡了。莫非真是將要失去的時候才知它的珍貴嗎?答案其實是否定的。
事實上,與其說公眾反對的是發改委放權,毋寧說是反對權力下放的對象。不難設想,當寡頭壟斷的三大油企,連原本就形同虛設的發改委審批流程都可以被省去時,油價的上漲必然更加肆無忌憚,如此油價定價權的歸位,不僅選錯了對象,更是搞錯了方向。
從這個意義上說,發改委出讓成品油定價權其實并無不可,但是,成品油的定價權卻決不能下放給三大油企,而更應構建由多方參與,參照國際油價的第三方油價形成機制,與此同時,更多的開放成品油市場,引入國際國內競爭者,當成品油市場真正破除了絕對壟斷,有了相對充分的市場競爭,到了那個時候,成品油定價權交還給油企,才是個適當的時機。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