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 近一個月以來,我國成品油批發價出現了持續下跌,這無疑掃除了今年年初以來頻現的油荒陰霾。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從5月上旬原油下跌至今,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汽油批發價格累計跌幅300~350元/噸,柴油累計跌幅150元/噸左右,山東地方煉廠出廠價累計跌幅900~1000元/噸,柴油累計跌幅300元/噸左右。”中宇資訊成品油分析師王金濤表示。
國際油價近期下行被認為是國內成品油批發價下行的主要原因,年初以來國際油價一路走高,一度曾經達到120美元/桶的高位,但是近期開始下行,截至6月27日,紐約油價報每桶90.61美元,創下自2月18日以來的最低收盤價。
國內采取的諸項政策也是成品油批發價下跌的原因。6月24日,航空煤油和輕柴油的進口關稅分別從9%和6%下調到零,車用汽油及航空汽油的進口關稅從5%調到1%。發改委宣布暫停成品油出口,也為國內成品油批發價的下行創造了空間。
油價上漲空間不大
未來國內成品油價格是否還有可能出現大幅度的上漲?對此專家普遍認為,今年成品油價格大幅上漲空間不大,年內恐怕很難再出現油荒。
王金濤表示,國際油價大幅度上行的空間并不大。首先,在6月底美元第二輪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實施完成以后,很大可能性不會采取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這將使得原油需求不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其次,國際能源機構(IEA)23日宣布向市場投放總量為6000萬桶的戰略石油儲備。“在國際油價大幅上行可能性不大的情況下,國內成品油批發價也不會出現大幅上行,年內不大可能出現油荒了。”
湘財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陳樂天表示,成品油價格下行,對CPI也將產生向下的影響。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