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日)下午,國家海洋局就蓬萊19-3油田漏油事故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承認中海油和康菲中國共同開發的蓬萊19-3油田于今年6月中上旬發生了漏油事故。這次漏油事故導致鉆井平臺附近840平方公里的海水從一類水質惡化為四類水質。
昨天在國家海洋局二層會議室聚集了70多家媒體,現場的焦點毫無懸念的聚集在蓬萊19-3油田漏油事故。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司長李曉明表示,19-3油田處于渤海區域,溢油發生在渤海中部,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事發海域沒有海上捕魚活動。
李曉明:B平臺采取減壓措施后,溢油于6月19日基本得到控制,C平臺采取水泥封堵井的措施后,溢油于6月21號基本得到控制,截至到7月4號,除B平臺、C平臺偶有少量的油膜溢出外,海面已無明顯漂油。
由于溢油,有840平方公里的一類水質一夜之間變為劣四類水質,本次溢油在該油田及其周邊海域對海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損害。
李曉明:本次溢油主要集中在蓬萊19-3油田周邊的海域和西北部海域,其中劣4類的海水水質為840平方公里,在溢油前這都是一類海水水質,也就是說由于溢油有840平方公里的一類水質一夜之間變為四類水質,單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積158平方公里,出現在6月13號。蓬萊19-3油田海域海水石油類平均濃度超過歷史背景值40倍,最高濃度歷史背景值86倍,溢油點附近海洋沉積物樣品有油污附著,個別站點石油類含量是歷史背景值的37.6倍。
國家海洋局表示,B平臺這種海底溢油類型在我國尚屬第一次發現,其原因仍需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李曉明:蓬萊19-3油田通過注水和巖屑回注,可能增加了平臺的附近的地層壓力,為流體連通地層提供了能量,導致B平臺海底溢油,蓬萊19-3C平臺在鉆井過程中發生井涌,側漏,從而導致了溢油發生。
李曉明同時表示,目前,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海監部門已經對康菲公司此次溢油事件予以立案。國家海洋局將繼續利用衛星遙感,海監飛機,海監船舶,以及現場執法監測人員監視溢油點的動態和海上飄油,一旦發現海洋飄油,監督指導康菲公司對海上溢油進行有效處置。
李曉明:在按照有關法律法規進一步調查核實本次溢油污染事故的原因、污染程度等方面后,將會按照法律的有關條款和有關程序予以處理。
目前,渤海蓬萊19-3油田漏油事故可能已經造成了一定的生態損害,未來將如何賠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在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看來,依照目前的法律,康菲公司將承擔上限20萬的行政處罰。但是,這并不表示它造成的損害就只有這么大。韓曉平認為,現在我們應該考慮如何完善我國法律,運用包括《刑法》在內的法律,來打擊污染環境的行為:
韓曉平:這次發生在渤海的石油泄漏事故主要的責任方是康菲石油公司,但是中海油作為北方康菲石油公司的主體呢,它也負有相應的責任,所以對整個這個事故我們實際上現在看到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的環保的相關的法律體系不夠健全,所以發生這么大的事故,到目前為止依法能夠形成罰款的只有20萬,我們可能想進一步尋求索賠,但是這些索賠可能不能通過法律來實現,只能通過一些民事責任來實現。實際上在整個的過程中由于這樣一個事故,我們在民事責任上確認是不是由于污染造成的我們的損害,比如我們在渤海灣地區有很多貝類養殖,還有其他的水產養殖,這些養殖是不是真正的受到損害,你要能夠真正舉出證據來,也是非常困難,所以在這個事故之后,我想我們應該加速我們法律建設的完善性,應該有更多的相應的法律保護我們的環境,必要的時候甚至考慮運用刑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威懾企業,讓他們更好的根據相關的環保責任,來保證我們的環境更加安全。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