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日發改委發布通知,將航空煤油出廠價格每月調整一次,調價時間為每月1日,新機制自8月1日起實行。多名專家分析稱,此次調整使得航空煤油價格的變化周期更短,定價標準更趨市場化,或將推動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改革。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主任牛犁認為,此次航空煤油價格的調整更趨向于市場化,從原先政府定價到根據國際原油價格定價,從原先不確定調整周期,到當前確定調價周期和幅度,這些舉措都表明定價機制不斷在向市場化邁進。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新浪財經,此次調整使得航空煤油價格變化的周期更短,航空煤油價格的調整將更趨向于市場化,因為消費者對于調價的期望值將更確定。
林伯強認為,由于航空煤油業并不像成品油那么直接關系到每個消費者,因此敏感性較弱,此次價格變化周期的調整相比之下也較為簡單。
“目前成品油價格調整的周期和幅度更大程度上依賴于政府意向,相信今后成品油也將朝向市場化方向改革,”他指出,但是時間可能并不會這么迅速。
隆眾資訊石油化工分析師高磊也認為,“十二五”規劃以及今年的兩會上,政府都提到將推動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改革,改革方案極有可能在今年出爐。
不過牛犁則持不同觀點,他指出,發改委在此前的年度經濟體制改革中提到需要加快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改革,但是隨后關于定價機制的改革都屬于公眾的猜測,機制改革的正式推出必然還有較長一段時日。
另外,林伯強提出,隨著航空煤油定價機制的改革,燃油附加稅接下來也會隨之調整。高磊也表示,此前燃油附加稅價格如同成品油價格一樣,漲得快但是跌得慢,而將來附加稅的價格將呈現漲跌都快的趨勢。
今后,航空煤油出廠價格將按照不超過新加坡市場進口到岸完稅價的原則,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具體出廠價格由進口到岸完稅價和貼水兩部分構成。其中,貼水由供需雙方考慮市場供求、運費、交易數量、國際市場油價走勢等因素協商確定,每年協商一次。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