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訊 綜合含水率超過94%的區塊如何水驅上產?3月16日,記者在大慶油田采油三廠采訪,地質大隊動態室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精心產能預測,精細地質挖潛,截至當日,這個廠2012年實現水驅采油27萬噸。
水驅采油后期,油層含水率越來越高,然而大量的可動用剩余油卻滯留地下,等待“撈”出。大慶采油三廠地質人員面對薩北油田綜合含水率超過94%且有繼續上升的嚴峻形勢,精心設計,精細運作,為提高可動用剩余油采收率提供可靠保障。
從今年年初開始,大慶采油三廠地質大隊動態室根據產能區塊預測報告,精心編制上產指標及運行計劃,包括壓裂、酸化、補孔、大修和三換在內的油水井措施方案660井次。同時,確定全年水驅采油工作重點,即圍繞控水挖潛,推進北三西、東過和北二西精細挖潛示范區工作,組織北二西注采系統調整、長關井低效井治理和周期注水等方案編制及實施工作,千方百計提升水驅產量。
大慶采油三廠地質人員走出辦公室,主動出擊,抓好水驅示范區推進和落實工作。在北三西精細挖潛示范區,員工在深化井震結合多學科油藏研究和注采結構調整的基礎上,通過應用油水井壓裂和水力深穿透射孔等技術,強化油水井措施挖潛,加強對水平井的跟蹤分析,力爭實現3年產量不降、含水不升的目標。截至目前,今年年初編制的211井次油水井措施方案已實施55井次,保證了水驅上產需要。
為落實油水井措施方案,大慶采油三廠地質人員提出“六個轉變”,即措施標準由定性向定量轉變,措施選井由高含水率向特高含水率轉變,措施選層由薄差層向薄厚層結合及含有剩余油的厚油層內部轉變,措施方式由單一向組合配套轉變,措施工藝由單一向集成轉變,參數設計由整體向個性化轉變。地質人員以“六個轉變”為指導,對長關井、低效井及產量變化異常井進行全面系統分析,提出實施的措施100余井次。目前,這個廠已開井4口,日恢復產油30余噸。
與此同時,大慶采油三廠地質人員定期深入井場和計量間,認真核實數據,現場分析原因,解決問題。截至3月16日,這個廠累計抽查計量27井次,落實含水率67井次,以真實準確的資料保證了油井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為高含水區塊深度水驅開發奠定了基礎。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