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今天(6月9日)凌晨起下調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汽油每噸下調530元、柴油每噸下調510元,折合93號汽油每升下降0.43元,0號柴油每升下降0.44元。這次成品油價格下調是成品油定價機制實施以來下調幅度最高的一次,同時也是唯一的一次“兩連跌”。
成品油調價的窗口剛剛打開,發改委就出手了,這不僅是連續第二次下調成品油價格,也是史上調整幅度最大的一次,汽柴油零售價格回到去年年初的位置。不過下調幅度和此前機構預測的并不一致,隆眾資訊之前預測每噸會下調550元左右,卓創資訊則預測每噸會下調700-750元。
對此,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解釋說,市場參照的美國輕質原油價格下降的確比較多,但我國成品油并沒有與它掛鉤。石油大學工程管理學院院長王震認為,考慮到匯率等多種因素,發改委的調整還是合適的。
王震:因為它還考慮人民幣匯率的這些因素,我們有時候市場預期就是簡單看這個幅度本身,其實加上國際油價的變化,再加上美元匯率變動的因素,所以我認為530這個基本上還是在大家的預期之內。
由于近年來國際油價上漲幅度較大,自2009年實施成品油定價機制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18次,其中12次調漲,6次調降。有人就此認為,成品油定價機制只漲不跌。一位接近發改委的人士告訴記者,我國之所以沒有與美國輕質原油價格掛鉤,主要是因為我們從美國采購的原油比例很小,只有3%左右。王震認為成品油定價機制運行3年來,總體上保持了價格的平穩。
王震:國際油價大幅度的變化通過目前這個機制來說,一方面能夠總體上反應國際油價變化的情況,另外一方面也通過我們的定價機制一定程度上能夠平滑這種油價的變化,這樣能夠減緩對我國國民經濟運行的影響,所以從這兩個方面來說總體上還是達到了這個目的。
接近發改委的人士透露,目前沒有還更好的機制來替代,因此短期內不會改變這個定價機制。一直以來,不少車主都有“國內油價漲得比國際快,降得比國際慢”的感覺。有人認為,22個工作日時間過長,不能及時反映國際油價變化。對此這位人士說,國際原油從采購到運到國內,需要一個月到一個半月的時間,因此當時制定了22個工作日的時間窗口。不過他也指出,定價機制不僅僅是價格調整,而是一個包括利益調節、上下游調節、價格聯動以及補貼機制在內的綜合機制。
國內成品油價格的調整降低了相關上市公司的生產成本,這會不會是疲軟的A股市場的一劑強心針?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認為,油價下調這只靴子的落地,有利于下周股市的企穩反彈。
李大霄:這個消息對市場應該有正面的作用,對交通運輸的企業或者用油比較多的企業,它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對股票市場來說都有正面的作用,這種作用范圍還是比較廣,對下周股市的作用比較顯著。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