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的生產日報顯示,遼河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在洼60—H25井組實施重力泄水先導試驗后,這個井組日產原油達到67.9噸,與采用蒸汽驅相比,產量提高了44%。目前,重力泄水技術已獲兩項國家專利。
遼河油田稠油與超稠油生產目前以蒸汽吞吐為主,油藏埋深超過中深層的稠油油藏占稠油儲量70%以上。由于稠油油藏大多具有埋藏深、黏度大、剩余油分布復雜等特點,轉變稠油開發方式成為當務之急。
洼60—H25井組是遼河冷家油田洼59塊典型的超稠油油藏。經過10年蒸汽吞吐開發,區塊周期產量及油氣比雙雙走低。為了保證區塊長期穩產,2009年,遼河油田開始進行重力泄水輔助蒸汽驅開發方式轉換研究,探索稠油開發新途徑。
遼河油田研究院科研人員從井底干度、注汽井與排液井縱向距離、直井與水平井液量的匹配關系等研究入手,選擇油層發育較好的洼60—H25井組開展先導試驗。具體設計為,在油層上下各部署1口水平井,井組周圍部署9口直井,形成立體井網結構;通過油層上部水平井進行注汽,油層下部水平井進行排液,周圍直井進行采油。
何為重力泄水?研究院稠油所技術人員李培武介紹,部署在油層上部的水平井在注汽過程中,加熱油層,降低原油黏度,形成蒸汽平面驅替,并將原油驅替至生產井;而油層下部冷凝液受重力作用下沉,由排液井及時產出,從而疏通油流通道,達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生產日報顯示,洼60—H25井組2009年10月轉換生產方式后,產量逐步提高,平均單井日產量由過去的3.8噸上升到目前的9.2噸。截至7月6日,這個井組累計產油5.42萬噸,效果較好。
初步預計,遼河油田適合重力泄水技術的稠油儲量為1.4億噸以上,應用前景廣闊。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