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訊:微笑,熱情,擁抱,豎大拇指……敘利亞當地員工用這樣的動作表達歡迎之情,在異域土地上演繹著與河南物探人的兄弟深情
隋尼,是敘利亞對中國人的稱呼。1000多年前,中國古代隋朝的瓷器絲綢盛行西亞。從那時起,敘利亞當地人就稱中國人為“隋尼”,直到今天。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國石油勘探隊伍進入敘利亞。2010年8月,經過19個月的爭取,河南物探正式獲得敘利亞24區塊二維及三維地震采集項目的授標函。同年底,拿著這張進入敘利亞物探市場的第一張入場券,河南物探307隊負責人許建峰帶領隊伍踏上敘利亞土地。之后,一撥撥河南物探人相繼來到這片土地,賦予“隋尼”鮮明的時代色彩:善良,堅韌,勤奮。
微笑,熱情,擁抱,豎大拇指……敘利亞人用這樣的動作表達歡迎之情。一樁樁,一幕幕,異域土地上演繹著異國兄弟深情。
心中的貴賓席
巨大的帳篷中,五六十桌婚宴呈矩形排開,近千名賓客載歌載舞。靠近帳篷出口處,許建峰一行和十幾名長者席地而坐,暢飲醇厚的紅茶——這是外籍員工法蒂的婚禮現場。事后,許建峰才知道,和長者同席是莫大的榮耀,他們享受的是貴賓待遇。
法蒂是隊里的員工。聽說他9月要結婚,細心的許建峰開始張羅上門祝賀。婚禮當天,他帶上包有3000敘鎊的紅包,驅車近一個小時來到法蒂的家。法蒂的父母顯得非常高興,遠遠迎上,擁抱行貼面禮。新娘穿著粉紅色的婚紗,和西裝革履的新郎雙雙在貴賓席上,鄭重地向許建峰奉茶,表示敬意。
其實,“隋尼”一直是敘利亞人心中的貴賓。當中方同事遇到困難時,他們總會傾力相助。
一次,物探隊的幾名隊員深入戈壁灘腹地踏勘。汽車在連綿的沙丘上顛簸,突然卡住不動了。隊員下車一看,發現車陷入了一個很深的沙窩。這時手機也沒電了,無法進行GPS定位;隊部相距40千米,鞭長莫及。隊員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向附近一個部隊哨所求助。沒想到十幾分鐘后,哨所的幾名年輕人就帶著拖拉機趕到,很快把車拖出了沙窩。臨走時,隊員往他們手里塞錢。“不要錢。”領隊的軍官擺手拒絕。
還有一個夏天,物探隊派司機去50千米外的地方拉大線,中途車子卻出了故障。307隊這時正在進行放炮施工。沒有大線,放炮必須停工,否則就會造成損失。
“等著我。”外籍員工撒立赫說完就跳下車。很快,撒立赫的表哥帶著工具趕來了,他判斷故障是油管堵塞。沒等司機阻止,他就對著油管吹氣,很快就把油管疏通了。這一次,他又把司機遞上的錢堅決擋回去。
“我要在這兒一直干下去”
“我在幾個外國石油公司干過,從沒有一家像中國石化這樣,對我的小事這么重視和關心。我要一直在這兒干下去。”外籍員工穆斯塔發感動地說,眼淚在眼眶中打轉。
一天夜里,他剛完成電焊施工,眼睛開始流淚,視線不清——這是典型的職業病。平時穆斯塔發都會自己上藥,可那天夜里,穆斯塔發遇到也去拿藥的項目負責人。見狀,負責人立刻開車帶他去30千米外的醫院做檢查。
感動的還有外籍員工穆薩·依布拉辛。一天深夜,穆薩突然出現抽搐癥狀,像是癲癇發作。隊員立刻叫來救護車把他送到醫院,輪流陪護,忙了一夜,直到穆薩病情穩定。
在敘利亞,很多員工的家都不富裕,河南物探隊免費為外籍員工進行日常體檢。外籍員工在工作中患病,只要出具治療證明,就能報銷醫療費,同事還會第一時間到病床前看望。
河南物探還對外籍員工實行人性化管理。敘利亞90%以上居民信奉伊斯蘭教。進入敘利亞以來,河南物探隊伍在國際石油勘探施工中,深入了解當地自然環境和風土人情,充分尊重當地雇員的風俗習慣,贏得了對方尊重。
新時代的隋尼,朋友和兄弟
由于施工需要,河南物探隊輾轉于德爾祖爾省、帕爾米拉省等地區。大到政府部門,小到村莊,總會受到當地人的熱情款待。在德爾祖爾省東北60多公里的阿布哈沙布村,村民為隊員端上家里最好的禮物——香濃的土耳其咖啡、法國進口紅茶“夏依”和自制的餅子“霍布斯”,盛情款待他們。
當被問及為什么這么喜歡中國石化員工,當地居民說:在我們的公路、水電站和通信設施中,都有中國石化的身影;而且中國石化提供高待遇、高福利,還尊重關心我們敘利亞的雇工。他們是新時代的石油隋尼,是我們的朋友和兄弟。
河南物探每到一處,都和當地醫院、消防、警察局等地方政府部門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如果隊里有人患急病,醫院會第一時間出動救護車,以最周全的服務提供治療。出現局勢動蕩時,警察局也會相應加大保衛力度,確保隊員人身和財產安全。新時代的“隋尼”,已成為一種昵稱。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