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持久難消的霧霾,中石化2月1日有關“明年起全面供應國四標準油品”的表態讓人們對空氣質量多了些期待。與此同時,消費者又開始擔心,油品升級產生的成本由誰埋單?漲價會否隨之而來?
國三含硫量超歐15倍
2013年首月,全國數十個城市飽受霧霾之痛,人們對清潔空氣的渴望從未如此強烈。業內普遍認為,造成霧霾的根本原因還是污染排放的增加。機動車尾氣排放尤被詬病。數據顯示,在北京大氣污染物的來源中,汽車尾氣約占兩成。
“長期以來,我國油品質量升級滯后,油品中的硫含量偏高,從而加重了機動車尾氣排放的污染程度,成為霧霾天氣出現的推手之一。”卓創資訊分析師王能說。
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佐證了上述觀點,但他同時歸繆于國家標準不夠。“煉油企業是霧霾天氣直接責任者之一,但這并非因油企質量不達標,而是我國標準不夠。”傅成玉1月31日在京表示。
按傅成玉的說法,目前,只有北京推行含硫量在10ppm以下的歐五即京五標準,全國普遍為150ppm的歐三。這意味著中國當前的汽油標準是歐洲15倍之多。
國四油品明年起供
實際上,我國早在2011年年中就實施了汽油國四標準,由于符合標準的油品供應不足,至今國四標準汽油仍未得到全面置換,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第四階段排放標準的減排效果,令機動車尾氣排放得不到相應減少。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分析,進程不及預期,主要還是成本。他說,煉油企業要講效益,提高油品質量增加投資,目前煉油本身就虧損,企業怎么會有動力去升級?
王能則稱,油品升級勢在必行。此外,按國家汽柴油質量升級要求,中國自2013年起全國車用汽油需置換至國IV標準,過渡期至2013年12月31日。
面對輿論壓力,中石化2月1日高調表態:今年年底前有12家下屬企業提高脫硫的裝置將全部建成投產,明年起全面供應國四標準油品。
誰為數百億成本埋單
前幾年,北京、上海等地實施成品油標準國三升國四時,成品油價格出現普漲。記者調查發現,上海油品標準在升級到國五時,油價每升上漲0.3元左右,北京油品標準升級至國四時,油價每升上調0.2元左右。
面對即將實施的全國大范圍油品標準提升,化工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難點在于價格,如果油品升級的成本轉嫁給市場,那么消費者則需要為成品油升級埋單。按卓創資訊粗略估算,三大油企升級國四汽柴油的成本投入保守估計在500億-600億元,約合每升成本上升0.12-0.15元。
2月1日,北京市實施京五(相當于歐五標準)首日,記者在多家加油站采訪了解到,不少前去加油的私家車車主都在詢問油價是否會提升。
新的漲價壓力也已浮出水面。自2012年12月第二周以來,紐約、倫敦等國際主要市場原油期貨價格連漲八周,也讓百姓對輸入性通脹帶來的傳統漲價壓力心存擔憂。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