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訊:今后,在每次調價日、成品油價格需要調整時,將在17時左右公布調價通知;調價金額不足50元、價格暫時不作調整時,將于調價日15時左右發布信息
4月11日,據市場機構安迅思息旺能源統計,至4月10日,中國成品油價格變化率指數為-1.75%,預計調整幅度為-120元/噸。一旦國際油價在接下來的9個工作日保持穩定走勢,那么,中國成品油定價新機制實施后的調價“首秀”就可能順延至4月24日。
至昨日凌晨收盤,由于擔憂需求不足,5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稱“布油”)下跌0.44美元/桶,收于105.79美元/桶,跌幅為0.41%。
4月10日,一番熱議后,新定價機制推出后的首次油價調整最終擱淺。記者昨日登錄中國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官網發現,其于4月8日凌晨零時起“調漲各式汽油價格每升0.1元(新臺幣),柴油不予調整”。這與中國大陸形成了一定的差別。按最新匯率結算,1臺幣可兌換0.2065元。也就是說,臺灣最新的一次汽油價格上漲了兩分錢(人民幣)。
為何不調
今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分別于今年元宵節和3月27日進行了上調和下調。清明節前,息旺能源一度預計成品油價4月10日可能會小幅上調。但最終,預期沒有變為現實。
這主要是因為國際油價在過去10個工作日起伏不定的表現。
“近日,紐約原油和布油分別跌破95美元/桶和105美元/桶。”國家發改委表示,“按機制規定計算,這10個工作日國際市場原油平均價格與上次調價時相比基本持平,國內成品油價格應調金額低于50元/噸。”
據3月底公布的成品油定價新機制,成品油價格每10個工作日都會調整一次,該降就降,該升就升,但當汽、柴油的漲價或降價幅度低于50元/噸,折合每升調價金額不足5分錢時,為節約社會成本,零售價格暫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中宇資訊分析師王金濤上周日測算,按其監測的變化率計算,中國成品油下調幅度可能僅為10元/噸或15元/噸左右。
“截至第十個工作日,以布油期貨價,布油、迪拜和ESPO(東西伯利亞—太平洋運輸管道)現貨價為參考對象,這四地最新變化率為-0.4%。”相關分析師韓景媛對記者說,“依此推測,中國成品油未滿足50元/噸或0.05元/升的幅度,成品油零售價調整窗口保持關閉狀態。”
影響幾何
在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永浩看來,調價擱淺,對兩大油企的銷售策略執行是利好。“相比民營企業,兩大油企的運作指令傳導存在滯后性。”張永浩對記者說,“往往調價之后,才會相應調整銷售策略。但現在市場已調節完畢,兩大油企目前的銷售策略將會延續,不會出現損失。”
該機構另一位分析師桑瀟對記者說,“調價擱淺,避免了成品油零售價變動給各行各業帶來的沖擊。”
但成品油批發市場依舊維持低迷態勢。截至4月10日,據卓創資訊監測,國內20個省的主要城市主營銷售公司國Ⅲ93號汽油批發均價在9389元/噸,較前一工作日上漲28元/噸,平均批零價差在531元/噸;0號柴油批發均價在8157元/噸,較前一工作日下跌5元/噸,平均批零價差在402元/噸。
“從批零價差來看,中國加油站的利潤幅度在不斷擴大。”卓創資訊稱。記者近日走訪中外環多家加油站發現,93號汽油多數低于7.74元/升的最高限價,一些外環高速旁的加油站甚至有0.3元/升的優惠幅度。
17時發布
由于國家發改委始終沒有公布參考油種,這讓多家機構目前更多地是“猜測”中國成品油調價掛靠的油種。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此舉能很好地避免市場炒作,應值得理解。同時,他認為,按中國進口原油的比重和來源地測算,目前市場猜測的布倫特、迪拜和ESPO等“還比較靠譜”。
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此前在海南博鰲對外表示,“雖然新機制中掛靠油種并未公布,但顯然市場猜測的美國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沒有進入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中的掛靠油種。”
對此,國家發改委表示,新機制實施后,該部委從數據收集處理、測算調價金額到公布調價信息,都有一套完整嚴謹的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發改委透露,今后,在每次調價日、成品油價格需要調整時,將在17時左右公布調價通知;調價金額不足50元、價格暫時不作調整時,將于調價日15時左右發布信息。
“實際上,臺灣和大陸差不多,僅有幾分錢的差別。”林伯強認為,“但市場化的臺灣與大陸地區不具備可比性。臺灣中油一周一調,大陸是10天一調。但從總體看,大陸已朝市場化方向持續邁進。”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