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訊:截至4月15日,新疆油田公司礫巖油藏二次開發4年試驗已累計增油2.6萬噸,含水率下降8%。
礫巖油藏二次開發依托礫巖油藏深部調驅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進行。2009年,這個項目被確定為中國石油股份公司重大試驗項目,在克拉瑪依油田六中區和七區的克下組礫巖油藏進行整體深部調驅技術攻關試驗。試驗分為兩期,2010年年初開始施工。
克下組礫巖油藏是新疆油田二次開發的主體,含油面積312.9平方公里。
礫巖油藏孔隙度低、儲層物性差,開發和穩產難度很大,是一個世界級油氣開采難題。
2012年4月,一期試驗完成,開發效果顯著,兩個試驗區累計增油47564噸。與這個項目同時進行的聚合物驅項目也高歌猛進——中心井區階段提高采收率10.3個百分點。
但克拉瑪依油田礫巖油藏類型多、儲層復雜,一兩個區塊的現場試驗尚不能涵蓋所有油藏類型。
一期試驗完成,一些技術問題仍沒有徹底解決——礫巖油藏深部調驅機理不夠清楚,深部調驅指標預測方法比較單一,調驅體系與油藏的適應性需要進一步評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使深部調驅技術具有更好的推廣應用基礎,新疆油田決定,在一期試驗基礎上開展二期攻關試驗,擴大到井距較大的一類侏羅系油藏,以完善深部調驅技術。
二期攻關的關鍵點在于,建立一種水流優勢通道識別方法。科研人員打算找到一種隨時可以摸清油藏動向的方法。
截至記者發稿時,項目組已經得到分別適用于兩個深調試驗區的調驅配方體系,初步形成了礫巖油藏深部調驅八項配套技術。
目前,試驗區日產油量還在進一步提高。
名詞解釋
調驅:把物理和化學手段相結合,盡量封堵水層、打通油層,進一步驅出地層中的殘余油,并在地層中形成一面活動的“油墻”,產生“活塞式”驅油作用,以降低油井含水率,提高原油采收率。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