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各自為戰的油氣管網現狀即將打破。國家能源局正在就加強開放監管,油氣管道向第三方市場主體放開的新政策——《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征求意見稿)》征求行業各方意見,該辦法有望于2014年1月1日起實行。
11月4日,記者從行業內部人士處獲悉,未來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在油氣管網設施有剩余能力的情況下,應與第三方市場主體平等協商開放相關事宜,提供輸送、儲存服務。對于有爭議的開放項目,可提請相應能源局監管機構審核,監管機構根據審核情況出具監管意見。
業內專家分析,此舉將在一定程度打破國內油氣管道資產的壟斷局面,特別是占有國內管道資產70%的中石油。但由于短期內油氣管網建設的現實原因,油氣管網資產暫時不會從“三桶油”分拆,建立獨立的管道公司。
起到打破壟斷作用
據上述征求意見稿的內容,在有剩余能力情況下,油氣管網運營企業應按次序公平開放使用油氣管網設施,先后次序為現有輸送(儲存)合同用戶,國家政策規定的優先類、鼓勵類用戶,申請、簽訂輸送(儲存)在先的新增用戶。從而無歧視地對第三方開放管道設施,并與第三方市場主體平等協商開放相關事宜,提供輸送、儲存服務。
同時,上下游用戶有權結合生產實際情況或市場需求與消費量預測情況,以及油氣管網設施規劃、建設與使用現狀,合理向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提出開放申請。提交申請及相關材料之后,管網運營企業要在30個工作日內作出答復意見,不同意接入的要說明理由。
此外,鼓勵以自行協商或委托代理等方式由分屬不同市場主體的上游用戶向下游用戶直接銷售油氣,并由上下游用戶與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簽訂三方合同或協議。按現有輸送(儲存)合同用戶;國家政策規定的優先類、鼓勵類用戶;申請、簽訂輸送(儲存)合同在先的新增用戶的次序公平開放使用油氣管網設施。對于有爭議的開放項目,上下游用戶可在收到答復意見后30個工作日內,提請能源局相應監管機構審核,監管機構根據審核情況出具監管意見。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說,如果管網沒有富裕的輸送能力是無法向第三方開放的。當然,有富裕能力不讓第三方進入就是違背相關政策,這為一些大生產規模的項目進入管網提供了可能性,起到了打破現有壟斷的作用。
管道分拆時機未到
按上述意見稿,管網公司仍是管網的優先使用者;接下來是煤層氣、頁巖氣等國家規定的優先類用戶;最后是新增的申請、簽訂合同用戶。
董秀成稱,目前各家企業控制自建的管網,企業之間只能自行協商進入,就算對方不同意也不會違背政策,這樣一來就出現企業開采的天然氣不能進入另一家企業管網,反而需要自己再出錢建管網,重復建網浪費資源,一些非常規油氣開采后,無管網可輸送的問題。能源局加大開放的監管很有必要性。
雖然國家政策規定煤層氣、頁巖氣放開市場定價,可以由上下游用戶直接協商價格。但目前我國油氣主干管網被“三桶油”壟斷,中石油、中石化采取買斷辦法收購天然氣,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非常規天然氣的市場定價機制。
分拆油氣管網資產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中石油內部人士曾表示,目前管網鋪設還未完善,分拆的時機還未成熟,而且中石油已經將部分管網業務置入在港上市公司昆侖能源,在一定意義上實現了分拆和獨立性。
董秀成認為,管道分拆是一個老話題。分拆并不是指中石油一家,也包括中石化、中海油所建管網,都要分拆出來建立新的管網公司。這是未來的一個趨勢,但從短期現實來看,分拆的可能性并不大。
分拆后誰來投資建管網
目前,我國油氣管網長度達10萬多公里,主要是由“三桶油”和地方燃氣公司等企業投資建設,其中70%由中石油管道公司控制。董秀成分析,“三桶油”的管網資產都在上市公司中,分拆的話要啟動一定的法律程序,必須出資從上市公司手中購買管網資產,進行私有化,這些資產價值要進行評估,經過各公司股東大會的同意。此外,出資收購管網資產后新建的管道公司就會有負債,再大規模投資建設管網的資金從哪里來就是一個現實問題,除非國家財政出資。
根據天然氣“十二五”規劃,我國5年內將新建4.4萬公里天然氣管道,目前只建設了1萬公里,未來3年還需建設3.4萬公里,年均建設1.1萬公里?!耙驗閲鴥扔蜌夤芫W建設布局并不成熟,還有一個長期的建設過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分拆后誰承擔大量管網建設投資是一個問題?!倍愠烧f道。
中石油預計,“十二五”期間,中石油管道業務總投資將超過4600億元,境內外新建管道65000公里,其中原油管道8000公里,成品油管道16000公里,天然氣管道41000公里。
關于“383改革方案”,有專家認為,這只是國研中心向中央提出的一個改革方案,三中全會能否采納現在還無法確定。不過,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管網資產分拆只是早晚的問題,即便現在不能分拆,早晚也要分拆,因為把管網放在一個經營者的手里,實際上有很大的問題。中石油既有氣源,又有市場,如果中間的管網也壟斷的話,其他的經營對手是很難競爭,而這種單一壟斷最終會導致效率低下,成本不斷上升。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